[发明专利]富含油凝析气藏油水相渗测试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285301.2 | 申请日: | 2019-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91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 发明(设计)人: | 郭平;李鑫;古铮;汪周华;胡义升;刘煌;王烁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G01N13/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含油 凝析气藏 油水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富含油凝析气藏油水相渗测试方法,依靠油水相渗测试装置完成,该装置由注入泵、中间容器、岩心夹持器、围压泵、回压泵、回压调节器、计量器、流量计组成,该方法包括:(1)选择富含油凝析气藏的PVT报告,得到富含油凝析气藏的流体组成和最大凝析油量;(2)利用WinPro软件进行相态模拟,得到地层条件下的凝析油粘度;(3)配制地层水,根据油水粘度比配制模拟油;(4)将岩心测得长度、体积、横截面积,洗净、烘干,测得其孔隙度;(5)进行地层条件下油水相渗测试,做出油相和水相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关系曲线。本发明简单适用,可精确评价富含油凝析气藏条件下油、水两相流动情况和渗流规律,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富含油凝析气藏油水相渗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的凝析气藏众多,大多是深层低渗凝析气藏,其中不乏有富含油(油环、凝析油)的凝析气藏。凝析气藏凝析油含量、边底水能量、地露点差量及地质条件等参数不同,所采取的开发对策存在较大的差异。开发前期地层能量充足,一般采用衰竭式开采方式,随着地层能量的减弱,开采末期无法继续提供充足的能量,这时需要通过注入水来补充地层能量,恢复地层压力(杨磊,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衰竭废弃缝洞型碳酸盐岩挥发油藏及凝析气藏注水效果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5,26(S2):202-206),在恢复过程中会发生油水两相渗流。
凝析气藏在开发过程中,随着压力降至露点压力以下,凝析气中以气态存在的凝析油在地层中将出现反凝析现象,从而堵塞地层渗流通道,降低气井产能,产生凝析油污染(伍轶鸣,低含凝析油低渗凝析气藏凝析油污染评价及解除方法实验[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19(19):124-128)。通过注水替油的方式不仅可以补充地层能量,还能水驱油解除凝析油污染。
油水相渗一般主要应用于油藏水驱,因为粘度比准确,实验有国家标准。但对凝析气藏中凝析油与水的相渗,无法确定凝析油粘度。因此建立一种富含油凝析气藏油水相渗测试方法,对于研究油、水两相渗流机理,指导富含油凝析气藏的高效开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含油凝析气藏油水相渗测试方法,该方法原理可靠、简单适用,可精确评价富含油凝析气藏条件下油、水两相流动情况和渗流规律,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为达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富含油凝析气藏油水相渗测试方法,依靠油水相渗测试装置完成,该装置由注入泵、中间容器、岩心夹持器、围压泵、回压泵、回压调节器、计量器、流量计组成,所述岩心夹持器的入口端通过流量计连接中间容器和注入泵,出口端连接回压调节器、回压泵和计量器,中间容器包括模拟油中间容器、地下水中间容器,岩心夹持器的人口端和出口端设有压力表,岩心夹持器的中段连接围压泵,该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富含油凝析气藏的PVT报告,得到富含油凝析气藏的流体组成和最大凝析油量;
(2)根据富含油凝析气藏的流体组成在地层条件下利用WinPro软件进行相态模拟,模拟得到压力与凝析油量的变化关系曲线和压力与凝析油粘度的变化关系曲线,在压力与凝析油量的变化关系曲线中找到最大凝析油量所对应的压力点,再根据压力与凝析油粘度的变化关系曲线找到最大凝析油量对应压力点的凝析油粘度μo,将此粘度μo作为地层条件下的凝析油粘度,因为地层条件下当凝析油量最大时凝析油才有可能流动;
(3)根据现场生产资料配制地层水,确定地层条件下水的粘度μw(查表可得),进而确定油水粘度比,根据油水粘度比和实验条件下的地层水粘度确定实验条件下的模拟油粘度,配制模拟油;
(4)将现场取回的标准岩心测得长度L、体积V、横截面积A,洗净、烘干,放入氦气孔隙度测定仪测得其孔隙度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53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电转换传输连接线
- 下一篇:一种同轴集成式宏微复合驱动器及其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