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豆砾石泵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85166.1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95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孙振兴;王晓军;孙来彬;吴云利;兰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轨道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53/20 | 分类号: | F04B53/20;E21D11/08 |
代理公司: | 成都时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0 | 代理人: | 李双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正兴街***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砾石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豆砾石泵,包括进料装置、送料装置,进料装置与送料装置连接;进料装置包括进料通道、粉碎通道,进料通道和粉碎通道末端连通;送料装置包括分料装置、若干喷料管、进风通道、喷射通道,喷料管的一端与进风通道连接,喷料管的另一端与喷射通道连接,分料装置包括若干分料通道,分料通道的末端设置在喷料管中,分料通道设置有开关;喷射通道的末端设置有监控装置;经过滤网筛选,小尺寸的豆砾石可通过滤网,大尺寸的豆砾石滑入粉碎通道中,经过粉碎装置的打碎后,再进入分料通道中,防止大尺寸的豆砾石进入豆砾石泵的内部造成堵塞;通过观察挡环的移动情况,豆砾石工可清楚地知道回填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隧道设计与建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豆砾石泵。
背景技术
TBM掘进段隧洞工程由掘进、预制管片衬砌、豆砾石回填、灌浆四大工序组成,豆砾石回填与灌浆是TBM施工的两大重要环节,现有技术进行豆砾石回填时,是通过压缩空气使豆砾石经管道压送到喷头至管片外侧与围岩之间的空腔中。
管片的两侧、顶部分别设置有预留孔,当豆砾石从管片顶部的预留孔进行回填时,需要机械手和豆砾石工密切配合,尤其是豆砾石工要认真观察灌注情况,当豆砾石工感觉到管道内没有豆砾石流动时就停止灌注。这种回填方法容易造成豆砾石在管道内堵塞,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同时,现有技术的豆砾石泵没有对豆砾石的筛选功能,当较大尺寸的豆砾石进入豆砾石泵之后,同样可能导致豆砾石在管道内堵塞,影响工期。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豆砾石泵,可以在对管片顶部进行豆砾石回填时能够监测是否回填完毕,使工人可以及时关闭豆砾石泵防止因堵塞发生爆炸事故,同时,可对进入豆砾石泵的豆砾石进行筛选以及再加工,防止大尺寸的豆砾石进入豆砾石泵使豆砾石泵内部发生堵塞。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豆砾石泵,包括进料装置、送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与所述送料装置连接;其中,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通道、粉碎通道,所述进料通道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倾斜设置在所述进料通道中,所述滤网在所述进料通道入口轴线上的投影至少完全盖住所述进料通道入口,所述滤网的最低端设置在所述粉碎通道中,所述进料通道和所述粉碎通道末端连通;所述粉碎通道中设置有粉碎装置,所述粉碎装置用于对所述粉碎通道中的豆砾石进行粉碎;所述送料装置包括分料装置、若干喷料管、进风通道、喷射通道,所述喷料管的一端与所述进风通道连接,所述进风通道中的风通入所述喷射通道中,所述喷料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喷射通道连接,所述喷料管中的豆砾石进入所述喷射通道中;所述分料装置包括若干分料通道,所述分料通道的末端设置在所述喷料管中;所述喷射通道的末端设置有监控装置,所述监控装置包括弹性复位件、观察筒、观察腔、出料筒、挡环,所述出料筒与所述喷射通道出口连接,所述观察筒套设在所述出料筒侧壁外,所述观察筒内侧壁到所述出料筒外侧壁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观察腔,所述弹性复位件、挡环设置在所述观察腔中,所述弹性复位件一端与所述出料筒入口处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挡环连接,所述挡环分别与所述观察筒内侧壁以及所述出料筒外侧壁无缝连接,并且和所述观察腔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观察筒为透明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分料通道中交错设置有若干挡片A,所述挡片A交错设置在所述分料通道中形成迂回通道,豆砾石在所述迂回通道中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分料通道与所述喷料管连接的端头倾斜设置有挡片B,所述挡片B与分料通道连接点位于靠近进风通道的一侧,所述挡片B与所述喷料管的轴心线的夹角小于90度,并且所述挡片B的最低端到所述喷料管的入口的距离大于所述挡片B的最高端到所述喷料管入口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喷料管包括大径段、小径段,所述大径段与所述进风通道连接,所述分料通道与所述喷料管在小径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分料通道为方形漏斗结构,相邻的分料通道的漏斗边板的顶部连接形成锥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轨道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轨道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51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