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脱硫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84614.6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3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占鹏;刘建成;周旭;余志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联船厂(蛇口)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53/48;B01D53/7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马金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脱硫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船舶脱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脱硫装置,该脱硫装置可以实现不停机脱硫,且在海水进管设有过滤组件,且洗涤塔中的过滤机构为旋转结构。包括洗涤塔,分为下方的第一塔体和上方的第二塔体,第一塔体右侧底部设有第一进气管,第一进气管上设有第一蝶阀第一进气管通过第二进气管与第二塔体右侧底部相连接,第二进气管上设有第二蝶阀,第一塔体左侧顶部设有第一排气管,所述的第一排气管与第二排气管相连通,第一排气管上设有第三蝶阀,第二排气管上设有第四蝶阀;第一塔体和第二塔体中设有可旋转的过滤机构和喷淋组件;所述的第一塔体和第二塔体左侧底部分别设有排液管。它操作简单,绿色环保,使用方便,适用于多种工作场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脱硫领域,具体为一种船舶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工业制造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船舶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船舶使用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废气,为保护环境,需要对废气进行处理,以降低船舶排烟中硫氧化物含量,越来越多的船采取加装脱硫系统。脱硫技术通常采用湿式洗涤过程,其中使排放的烟道气与含水洗涤溶液紧密接触。上述方法的目的是提供高吸收效率并且去除或基本上降低待洗涤的烟气中的颗粒、液滴或物质的浓度。洗涤溶液可以是水、海水或任何其他已知结合或吸收待洗涤的烟道气中的组分中的一种或多种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的水溶液。
洗涤塔是脱硫系统的重要设备,通过通入海水,可以有效起到脱硫效果。但是目前的脱硫塔,在出现故障时,必须停机检修,这样就会导致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且海水进管中没有设置过滤组件,导致内部的喷淋装置容易堵塞,影响正常使用;另外,洗涤塔中的过滤机构通常是固定不动的,杂质很容易粘附在过滤组件上,不容易清理。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舶脱硫装置,该脱硫装置可以实现不停机脱硫,且在海水进管设有过滤组件,且洗涤塔中的过滤机构为旋转结构,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舶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的洗涤塔,所述的洗涤塔整体呈圆柱筒状,在中间设有横向的隔板,将洗涤塔分隔为下方的第一塔体和上方的第二塔体,所述的第一塔体右侧底部设有第一进气管,且第一塔体右侧的第一进气管上设有第一蝶阀,第一蝶阀右侧的第一进气管通过第二进气管与第二塔体右侧底部相连接,第二进气管上设有第二蝶阀,第一塔体左侧顶部设有第一排气管,所述的第一排气管与设于第二塔体顶部的第二排气管相连通,第一排气管上设有第三蝶阀,第一排气管上端部下方的第二排气管上设有第四蝶阀;
所述的第一塔体和第二塔体中间位置分别设有可旋转的过滤机构,过滤机构上方分别设有喷淋组件,第一塔体和第二塔体的侧面分别设有检修人孔;所述的第一塔体和第二塔体左侧底部分别设有排液管。
优选的,所述的过滤机构分别包括矩形框架,矩形框架外侧面与第一塔体和第二塔体内表面粘接通过固定板连接,所述的矩形框架中设有若干横撑,将框架分隔为若干上下贯通的矩形通孔,矩形通孔中分别横向设有一对转轴,所述的转轴侧面分别固定设有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的过滤网为片状的钢丝网,整体呈矩形结构,内端部与转轴固定连接,且两个转轴内侧相邻的过滤网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的喷淋组件包括矩形框架上方的喷水箱体,喷水箱体分别固定于第一塔体和第二塔体内表面,喷水箱体底面设有若干喷头,喷水箱体与外侧的海水进管相连接,海水进管上设有过滤组件。
优选的,所述的喷头分别位于两个转轴中间正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联船厂(蛇口)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友联船厂(蛇口)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46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