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卷烟制丝过程数据的稳态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83911.9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60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胡东东;张国军;杨晶津;李天明;刘继辉;树林;李思源;杨佳东;汪显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065 | 分类号: | G05B19/4065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曾晨 |
地址: | 65023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卷烟 过程 数据 稳态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烟制丝过程数据的稳态识别方法,采集制丝生产线即时的数据,在实时传输过程中,或离线传输数据后进行数据类型的识别,分别进行料头数据、停机断料型数据、采集异常数据、突变数据、中间波动数据、多稳态型数据,还涉及料尾数据及对停机断料型数据的细分,并分别形成各自数据集,进行分别储存,既有利于对后期数据分析的利用,又便于对相应数据的再处理,以提高数据利用的精准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卷烟生产线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卷烟制丝过程数据的稳态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制丝过程工序多、流程长、设备种类繁杂。每道工序从过程开始至结束,无法始终处于稳定状态,生产状态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过程的精准控制和诊断。为进一步提升制丝精细化加工和智能化控制水平,提高过程质量的稳定性、均匀性和一致性,在复杂的过程数据中识别系统的稳态就显得尤为重要。
2016版《卷烟工艺规范》首次对全批次生产过程数据进行稳态数据集和非稳态数据集的划分,并提出了非稳态时间的概念。为此,以制丝过程全批次数据为研究对象,开展制丝过程稳态识别方法研究,并建立相应的数据预处理截取规则,旨在为制丝加工过程稳态的智能识别提供技术参考。
目前,MES系统在线采集的过程数据混杂着异常数据,如料头料尾数据集、中间波动数据集、突变数据集、数采异常数据集、停机断料型数据、多稳态型数据等。但是现有技术对数据的预处理规则均是直接对非稳态数据剔除,而只保留多稳态型数据用于后期的数据分析、预测及使用。而多稳态型数据只针对生产线的有限参数范围的数据,不能对生产线进行全面的分析,为此,如何将非稳态数据进行有效的进一步识别,对全面分析制丝过程的生产状态变化,以实现精准控制和数据诊断,是本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卷烟制丝过程数据的稳态识别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数据预处理规则不能对非稳态数据进行进一步识别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卷烟制丝过程数据的稳态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分析制丝生产线历史数据,利用统计方法统计每个历史数据K的高相关数据G,并确定高相关数据采集点;
S2、采集制丝生产线即时的数据Kn,并判断:
若制丝生产线启动时间T≥T1,其中T1为第一设定时间,则进入步骤S3;
若制丝生产线启动时间T<T1,则确定该数据Kn为料头数据,其中n为自然数,进行新的数据识别;
S3、判断制丝生产线上是否有设备停机,若有设备停机,则判断该数据Kn为停机断料型数据;
若没有设备停机,则进入步骤S4;
S4、判断数据Kn与数据Kn-1的差值Δ1,若Δ1在第一阈值范围内,则进入步骤S6;
若Δ1不在第一阈值范围内,则进入步骤S5;
S5、判断高相关数据采集点的高相关数据Gn,其中N为自然数,与高相关数据Gn-1的差值Δ2,若Δ2在第二阈值范围内,则判定数据Kn为采集异常数据,否则判定数据Kn为突变数据;
S6、判断Δ1是否在第三阈值范围内,所述第三阈值为第一阈值的子集;若在第三阈值范围,判定所述数据Kn为多稳态型数据,否则判定为中间波动数据。
所述高相关数据G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并且高相关数据至少包括一个高相关设备数据J,并确定高相关设备数据采集点;一个高相关工艺数据Y,并确定高相关工艺数据采集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39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