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5G前传的高速收发模块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82889.6 | 申请日: | 2019-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0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 发明(设计)人: | 陈辉龙;刘晓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天蕊光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G02F1/095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陈明鑫;蔡学俊 |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收发 模块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5G前传的高速收发模块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发射端,接收端,输入输出端和光学内核组件;所述输入输出端输出的光信号经过光学内核组件后,由接收端接收;由发射端发出的光信号经过光学内核组件后由输入输出端接收。本发明避免了超窄间隔相邻波长之间的干扰,实现超窄间隔相邻波长的高隔离度,高回损,使5G子项标准里面的前传模块的7nm间隔2nm过渡带的高速收发模块得以实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通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5G前传的高速收发模块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光纤网络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当前5G网络的快速实施,以及点对点的数据传输,特别是5G中传和前传节点的大量布设,市场上对于相邻波长单纤双向组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满足当前热门的5G前传网络需求,5G前传方案中从基站到机房,只布置一次光纤,基站设备可以是6波也可以是12波,然后根据业务开展的需要选用相应的几个波长。基站和机房都需要通过分合波模块将来自光模块的不同波长的光复用到一光纤中,将来自光纤中的不同波长的光分波到各个光模块。目前提出的5G前传方案的典型应用是采用6波的CWDM方案,波长相隔20nm,波长分别为1271nm、1291nm、1311nm、1331nm、1351nm、1371nm。
前传有5G单独组网,也有和4G混合组网。混合组网的时候,实际上一个基站有4G信号,也有5G信号,4G一个基站6个波长,5G也需要6个波长。为了未来更方便的基站兼容模式,在4G和5G混合组网的时候,就需要12个波长。提出的创新型Open-WDM/MWDM方案,基于现有的六个通道的CWDM 20nm通道波长间隔的基础上,解决方案是上调和下调3.5nm波长偏移,每个通道传输CW-3.5nm和CW+3.5nm的两个波长信号,形成波长间隔非等距的12波信号波分复用模块,如图1所示的12个波长。
目前市场上的单纤双向组件都是波长间隔很宽的两个波长的光信号。
最简单结构的单纤双向光收发模块组件的原理,如图2所示,光信号通过光纤由公共端1进入光学组件,在光学组件中,第一滤波片11与光路呈45度角,光束经过第一滤波片11发生90度反射,再经过第二滤波片12滤波,然后光束由接收端3接收。接收端3采用PD光电二极管为一种光探测器,用于光电转换,使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发射端2采用激光二极管,发射端2光束经过第一滤波片11透射进入公共端1。
传统的双波长单纤双向光收发模块组件的原理如图3所示,其它原理及描述同图2,为增加信号稳定性,减少传输过程中的各种干扰,在发射端2的前端放一个光隔离器13(由一个磁环、两个偏振片、一个磁旋光片组成),使线路干扰不会反射回激光二极管。
在传统结构中,因为第一滤波片11必须是45°入射,实现不同波长的透射和反射,所以要满足应用要求,那么发射和接收端的波长就必须足够宽,否则就会导致透射波长信号或者反射波长信号无法有效分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5G前传的高速收发模块及其控制方法,避免了超窄间隔相邻波长之间的干扰,实现超窄间隔相邻波长的高隔离度,高回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5G前传的高速收发模块,包括发射端,接收端,输入输出端和光学内核组件;所述输入输出端输出的光信号经过光学内核组件后,由接收端接收;由发射端发出的光信号经过光学内核组件后由输入输出端接收。
进一步的,所述光学内核组件包括第一偏振分光棱镜、第二偏振分光棱镜、0°窄带滤光片、磁旋光片、22.5°1/2波片和磁片。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偏振分光棱镜为有直角边的梯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偏振分光棱镜为平行四边形。
进一步的,输入输出端在第二偏振分光棱镜的偏振分光面输入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天蕊光电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天蕊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28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扩底型机械锚栓
- 下一篇:一种插入式滴灌滴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