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电子制动助力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79695.0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1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晨风;赵洵;侯丽珠;仝世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英创汇智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7/06 | 分类号: | B60T7/06;B60T7/04;B60T13/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武清区汽车产业***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电子 制动 助力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电子制动助力装置,包括吊耳,所述吊耳的右侧设有轴杆,所述轴杆的右侧从左至右依次设有防尘罩、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主缸,所述轴杆的右端延伸贯穿防尘罩,且延伸至防尘罩的内腔,并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右端设有螺纹杆,所述连接杆和螺纹杆的外侧边缘共同套设有丝杠,所述丝杠的外侧边缘套设有中心齿轮,所述中心齿轮外靠左处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侧边缘套设有轴承保护罩,所述中心齿轮的上方设有与之相互啮合的过渡齿轮。本发明相对于目前类似的机构结构简单、造价低,并且能够解决目前同功能部件在主动制动过程中出现的压脚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电子制动助力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燃油汽车,普遍采用真空助力器装置作为制动时的助力装置,以发动机为动力源,真空助力器通过发动机抽取真空,将驾驶员踩制动踏板的力放大来推动主缸活塞运动,由此来产生制动过程中主缸的建压,实现汽车的制动。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动汽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纯电动汽车有取代传统燃油汽车的趋势,因此以后汽车上很少或不能利用真空助力器作为制动的助力装置。对于汽车未来制动的概念以及发展趋势来说,急需一种用来替代真空助力器的装置来完成制动时的助力过程。
为实现电动车的制动能量回收,必须完成制动主缸与制动器的解耦,并通过驱动电机反拖,实现制动能量回收。同时汽车的智能化发展,对汽车制动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能够实现主动制动,能够匹配底盘主动安全系统的功能。
目前电动助力制动相关专利,如日立的E-ACT系列产品,其采用空心电机作为动力来源,采用滚珠丝杠作为传动机构,但由于空心电机的尺寸较大,因此其体积和质量都比较大,而且其结构复杂,不利于汽车的轻量化及节能。如博世提出的ibooster系列产品,利用销结构将踏板与装置末端的吊耳连接在一起,即驾驶员踩踏板与松开踏板时保证踏板与推杆一同前进与后退,但踏板与吊耳连接的结构形式决定了在其三种工作模式下,踏板一定是随推杆一同运动的,并且由于其装置内的轴杆与套杆前端安装有十字压片,当滑轨运动顶到十字压片后会持续推动安装有十字压片的套杆向前运动,致使踏板被持续带动,且装置内不存在缓冲机构,当踏板受到物体卡滞时踏板会对物体形成一定强度的作用力,例如在驾驶员在没有感知到发生紧急主动制动的情况下,人脚正处于踏板下方时,此时踏板在内部传动机构的带动下持续下移就会挤压人脚,造成驾驶人员脚部受伤。一种新型的汽车电子制动助力装置能够实现取代目前的真空助力器并能够解决现有类似机构在主动制动过程中机构带动踏板出现挤压驾驶员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踏板可能会出现挤压驾驶员脚缺陷,提供一种汽车电子制动助力装置。所述一种汽车电子制动助力装置具有避免踏板出现挤压驾驶员脚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电子制动助力装置,包括吊耳,所述吊耳的右侧设有轴杆,所述轴杆的右侧从左至右依次设有防尘罩、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主缸,所述轴杆的右端延伸贯穿防尘罩,且延伸至防尘罩的内腔,并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右端设有螺纹杆,所述连接杆和螺纹杆的外侧边缘共同套设有丝杠,所述丝杠的外侧边缘套设有中心齿轮,所述中心齿轮外侧靠左处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侧边缘套设有轴承保护罩,所述中心齿轮的上方设有与之相互啮合的过渡齿轮,所述过渡齿轮的上方设有与之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主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右端依次设有滑轨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靠近滑轨的一侧设有限位板,所述滑轨上设有两个滑块,所述螺纹杆的右端延伸至安装座的内腔,并依次套设有缓冲弹簧和挤压弹簧,所述安装座的右侧设有主缸顶头,所述主缸顶头与螺纹杆之间设有缓冲垫,所述主缸顶头的外侧边缘套设有回程弹簧,所述主缸顶头的右侧设有主缸,所述主缸的右侧延伸至第二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二壳体的后侧设有两个安装螺钉,且两个所述安装螺钉为上下设置,所述安装螺钉上套设有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且所述第一螺母位于第二螺母的左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英创汇智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英创汇智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796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