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79059.8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80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余朋飞;宋涛;龙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2F1/1339;G02F1/1337;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远明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及盖板,盖板贴合于显示面板上;显示面板设有显示区和盲孔区,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框胶层、液晶层以及彩膜基板,框胶层用于隔离显示区和盲孔区,在显示区的单位面积液晶滴入量小于盲孔区的单位面积液晶滴入量,在对应盲孔区形成一凸透镜结构;凸透镜结构被盖板挤压为平坦状态,实现了在盲孔区的液晶层厚度与显示区的液晶层厚度一致,可以避免在盲孔区出现干涉纹,保证了在盲孔区拥有良好的摄像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的面内开孔技术,分为通孔及盲孔,通孔指玻璃基板彩膜及阵列基板在镀膜时面内预留出一个圆孔空间,在切割时,对该圆孔进行研磨处理,以实现液晶显示装置产品面内开孔设计。盲孔同样在玻璃基板彩膜及阵列基板镀膜时同样预留一个圆孔空间,然后再圆孔位置的膜层进行挖孔处理,不伤及玻璃基板,彩膜基板与阵列基板合板时,对该圆孔空间滴加液晶,在玻璃基板上形成一个圆形透光区,以实现液晶显示装置产品面内开盲孔设计。
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液晶显示面板90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91和彩膜基板92,在所述阵列基板91内设有第一槽孔911,在所述彩膜基板92内设有与第一槽孔911对应设置的第二槽孔921,第一槽孔911与第二槽孔921形成盲孔93;在生产制作过程中,通过利用盲孔93区域挖空遮光层并填充液晶941的形式可以保证盲孔93的透光率。但因盲孔93区域挖空部分膜层,导致在滴加液晶941时,整个液晶显示面板滴加液晶量一致,在盲孔93区域的液晶层94高度与在正常显示区域的液晶层94高度存在差异,在盲孔93区域存在液晶未填充区域931,从而彩膜基板92与阵列基板91在真空组立成盒的时候,盲孔93区域位置的彩膜基板92与阵列基板91受真空影响会向内凹陷,以致彩膜基板92与阵列基板91在盲孔93区域形成一个凹透镜效果,在所述盲孔孔93区域出现干涉纹。
并且液晶显示面板与盖板在进行真空贴合后,盖板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存在真空腔,由于真空腔负压的作用使得盖板朝向真空腔一侧弯折,会加重凹透镜现象,最终导致孔下摄像头无法正常聚焦,影响摄像头拍照效果。
因此,确有必要开发一种新型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以便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通过设置一层框胶将盲孔区和显示区隔离,并在盲孔区形成一个凸透镜,从而液晶显示面板与盖板真空贴合后在盲孔区为平坦状态,实现了盲孔区液晶层厚度与显示区液晶层厚度一致,保证了在盲孔区拥有良好的摄像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设有显示区和盲孔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阵列基板、框胶层、液晶层以及彩膜基板;具体地讲,所述阵列基板在所述盲孔区设有第一槽孔;所述框胶层设于所述阵列基板上且呈环状环绕所述盲孔区设置,用于隔离所述显示区和所述盲孔区;所述液晶层设于所述阵列基板上,并在所述显示区的单位面积液晶滴入量小于所述盲孔区的单位面积液晶滴入量;所述彩膜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相对设置,在所述盲孔区设有与所述第一槽孔对应设置的第二槽孔;在所述彩膜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相连接后,在盲孔区所述第一槽孔与所述第二槽孔形成一盲孔,并在对应所述盲孔位置形成一凸透镜结构。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显示区的所述液晶层的厚度小于位于所述盲孔区的所述液晶层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阵列基板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基板、缓冲层、层间绝缘层、平坦有机层、钝化层以及第一配向层;具体地讲,所述缓冲层设于所述衬底基板上;所述层间绝缘层设于所述缓冲层上,且在对应所述盲孔区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平坦有机层仅设于所述层间绝缘层上,且所述平坦有机层在朝向所述第一开口一端的长度小于所述层间绝缘层的长度;所述钝化层设于所述平坦有机层上并延伸设于所述缓冲层上;所述第一配向层设于所述钝化层以及所述缓冲层上;其中,在对应所述第一开口位置形成所述第一槽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790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