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称H型微通道液冷板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78923.2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1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凯;陈逸明;汪双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68;H01M10/6551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裴磊磊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称 通道 液冷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称H型微通道液冷板,包括金属基板和金属盖板,所述金属基板设有凹槽,带有凹槽的金属基板与金属盖板密封连接,形成液冷板;所述金属基板中的凹槽与金属盖板的贴合表面共同构成微通道;所述微通道截面均为矩形;所述液冷板还包括第一进口段、第二进口段、进口歧管、出口歧管、第一出口段和第二出口段;液冷板一侧的第一、第二进口段与进口歧管相连接,进口歧管和出口歧管通过并行微通道相连接,另一侧的第一、第二出口段与出口歧管相连接;所述出口歧管的宽度大于等于进口歧管的宽度;所述液冷板边宽的宽度均相等。本发明提供的对称H型微通道液冷板具有结构简单,并行微通道内流量均匀,换热性能好,压降低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中的动力电池组散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称H型微通道液冷板。
背景技术
近些年,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危机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政府越发重视企业对清洁能源的利用,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受到广泛关注。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受温度的影响很大,电池在恶劣的温度下工作甚至将引发安全事故。电池热管理系统是保障电动汽车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系统,其作用是将电池温度控制在理想的工作范围内。根据冷却介质的不同,电池热管理系统大致可分为风冷系统、液冷系统和相变冷却系统三类,而液冷系统凭借其噪声小、均温性强和换热效率高等优势成为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散热系统之一。液冷系统根据冷却剂与被冷却物是否直接接触,分为直接冷却和间接冷却两类。
直接冷却的冷却剂与发热体直接接触,冷却效果较好,但该冷却方式系统的集成度低,容易引发漏液问题,因此要求冷却剂具备绝缘性好、无毒无害和无腐蚀性等物理化学特性,应用范围相对较小;间接冷却的冷却剂具有固定的管路,不与电池包直接接触,因此对冷却剂的要求较低,只要液体管路密封性好,即可降低漏液风险。其中,液冷板是一种间接式液冷系统,具有集成度高、换热性能强等优点。目前,在电动汽车、电子元件等高热流密度器件的散热中液冷板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但传统液冷板存在以下几点缺陷:1、传统液冷板多为单进口单出口结构,流道总长度较长,造成流体沿程阻力大,且液冷板内部较多的拐角结构又增加了局部压降,使液冷板的总压降较大;2、传统液冷板流道的总长度较长,冷却剂沿程温升较大,使冷却剂进口温度较低,换热效果好,而使冷却剂出口温度较高,换热效果差。液冷板进口附近和出口附近的温差较大,均温效果差;3、传统液冷板的各流道内流量分配较不均匀,液冷板温度一致性差;4、传统液冷板在厚度方向上尺寸较大,液冷板的体积和重量大,适用性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微通道内流量分配均匀,换热性能好且能耗低的高效的对称H型微通道液冷板。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对称H型微通道液冷板,包括金属基板和金属盖板,所述金属基板设有凹槽,所述带有凹槽的金属基板与所述金属盖板密封连接,形成液冷板;所述金属基板中的凹槽与所述金属盖板的贴合表面共同构成微通道;
所述微通道截面均为矩形;所述液冷板还包括第一进口段、第二进口段、进口歧管、出口歧管、第一出口段和第二出口段;所述液冷板一侧的第一进口段、第二进口段与进口歧管相连接,进口歧管和出口歧管通过并行微通道相连接,液冷板另一侧的第一出口段、第二出口段与出口歧管相连接;所述出口歧管的宽度大于等于进口歧管的宽度;所述液冷板边宽的宽度均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进口段和两个出口段分别与进口歧管和出口歧管垂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口段与第一出口段在一条水平线上,第二进口段与第二出口段在一条水平线上,且均与并行微通道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进口段的中心线和两个出口段的中心线离液冷板边缘的距离与液冷板总宽度的比值均为0.125~0.37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789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确定汽轮发电机铁心的噪声异常部位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育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