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姜收获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78765.0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9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付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付国良 |
主分类号: | A01D13/00 | 分类号: | A01D13/00;A01D17/08;A01D17/10;A01D27/00;A01D27/04;A01D33/00;A01D33/06;A01D33/08;A01B49/04 |
代理公司: | 山东华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00 | 代理人: | 张俭伟 |
地址: | 261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获 | ||
一种大姜收获机,涉及生姜收获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拔姜机构、抖土机构、顺姜机构、分离机构以及导出机构;顺姜机构包括转动设置的输送带,输送带沿进料方向设有呈高度递增设置的托姜段,还设有连接于承托段沿输料方向呈高度递减设置的顺姜段,处于托姜段和顺姜段的部分还设有随形设置导姜板。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的受姜杆的均是围绕如何实现保证最基本的将生姜从田里拔出,缺忽略了受限于生姜的特性,易将生姜摔碎;及通过无序的喂入方式,造成分离后的生姜还需人工进行操作,省工不省力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姜收获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姜收获机。
背景技术
生姜因其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而被人们广泛利用。我国除东北、西北等寒冷地区外,种植区域遍布全国各地,尤其是广东、浙江、山东等省已成为了生姜的重点产区。然而,随着种植和产量规模的不断扩大,生姜的收获方式面临新的考验。目前,我国生姜的收获仍普遍采用人工作业方式,这种原始粗放的收获方式不但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在收获过程中极易破坏生姜的完整性,严重影响了生姜收获质量。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了一个申请号为201420660553.5的专利,该专利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第一动力装置驱动的变速器,位于机架的两侧均设有与变速器动力输出端相连的履带式行走装置;变速器上设有振动元件,振动元件上连接有两个振动连杆,每个振动连杆上各自连接一设置在机架上的振动刀架,振动刀架上竖向滑动安装有由第二动力装置驱动的滑架,滑架上设有延伸出机架端面的振动刀;机架两侧面均设有与振动刀架平行设置的滑轨,滑轨上竖向滑动安装有由第三动力装置驱动的滑杆,滑杆上远离机架的一端设有行走轮。实现了机械化收获作业,工作效率高,省时省力,能使种植的大姜得到集中及时快速的收获,有效减少了劳动力和劳动工资支出,不影响土地换茬,提高了亩产经济的纯收入。
但是该装置随着生产使用,也逐渐的暴露出了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该装置在对出土后的生姜进行夹拔输送时,众所周知,生姜在田地里的生长密度不同,杆径不同,这就易使得,当密度大的姜杆进行夹拔输送时,易受限于皮带的夹持,使得姜杆将皮带进行夹死,使得无法传动;当密度小或者杆径小时,则使得皮带无法与姜杆之间形成夹持力,这就导致了姜杆在输送过程中易掉落,无法形成有效的夹持力,无法夹拔输送姜杆。
第二,再对生姜进行夹拔输送时,由于其生姜在进入输送皮带之前无序喂入,使得皮带夹拔输送姜杆的过程易掉落,切割后的生姜易出现夹带姜杆的现象,使得还需姜农进行二次分离工作,加强了劳动力的输出。
第三,该收获机在烟田行走或者道路上行走时,受限于前端犁头贴近地面,使得在田里经常出现犁沟过深,在道路上易对其碰撞损坏的现象,降低其使用寿命。
第四,该装置再对生姜收获后,在利用切割机构对姜杆与生姜进行分离后,生姜会受限于其分离高度,掉落在地面上,该方式直接导致了生姜的破裂,使得影响了生姜收货的良品率。
第五,生姜随着姜杆拔出在导入切割机构之前,会受限于切割机构出现大的振动,使得生姜易出现在切割之前或者切割时就出现掉落的现象,无法保证生姜的完整度。
第六,生姜通过切割机构与姜杆分离后掉落到地面上,会出现杂乱无序的排列,使得一是不便于其后操作人员的入田操作,二是易对生姜造成破裂,影响良品率。
第七,该装置将生姜从田里拔出后,需要对姜杆与生姜进行分离,但是分离后,姜杆经常出现多次受切割轮的切割,使得姜杆受切割轮的切割易出现大量碎屑,碎屑易掺杂于生姜内,无法保证生姜的清洁度,使得对加强了后期的生姜清洗的劳动强度。
第八,现有的切割装置的传动方式结构复杂,尤其是双切割轮甚至多切割轮的方式,占用大的空间,影响姜杆及生姜的导出。
第九,该切割机构再对生姜进行分离时,由于其生姜在进入切割之前无序喂入,使得切割后的生姜易出现夹带姜杆的现象,使得还需姜农进行二次分离工作,加强了劳动力的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付国良,未经付国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787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NG的高效蓄冷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辐冷型空间行波管的收集极散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