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全景模型文件的就地化保护设备交流采样电缆信息可视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78749.1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89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张超;王志毅;曹卫国;王仁永;刘群;黄德文;顾俊捷;周容华;张菲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南京五采智电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904 | 分类号: | G06F16/904;G06F16/903;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合肥国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31 | 代理人: | 张祥骞;崔雅丽 |
地址: | 2306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全景 模型 文件 就地 保护 设备 交流 采样 电缆 信息 可视化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基于全景模型文件的就地化保护设备交流采样电缆信息可视化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传统电缆查询方法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要的缺陷。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对就地化保护设备交流采样电缆回路进行建模;获取现场标记的交流采样电缆回路信息;生成二维码标签信息;电缆位置的标记。本发明对智能变电站就地化保护二次回路电缆全方位管控,通过面向电缆的物理回路建模,采用线缆标记搜索算法实现交流采样电缆信息的可视化,保障采样源串联节点清晰,易于定位和理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基于全景模型文件的就地化保护设备交流采样电缆信息可视化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智能变电站一般存在如下问题:继电保护可靠性不高,光纤及交换机设备存在传输延迟问题从而造成保护跳闸延时使其速动性能不行;智能变电站包含各种先进的技术且新的概念和技术不断的提出和创新,造成继电保护运行维护复杂,技术门槛过高,这对于运维人员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变电站建设周期长,占用土地资源多,通过就地化方式可以节省很多资源及费用;一次二次设备分散,难以实现技术融合。
针对上述问题,众多继电保护专家提出了研发高可靠性就地化小型化继电保护装置的思路且这种思路得到了一定范围的推广运用。通过简化二次回路以提高保护可靠性,取消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以提高保护动作速度,其主要特点为板卡高度集成,结构紧凑合理,采用标准化接口连接器,能满足复杂电磁环境及各种恶劣气候,并可进行无防护户外安装。但是正因为就地化保护自身技术的高集成性,且没有液晶屏等问题,导致其工程现场运维复杂。
另外,智能变电站就地化保护设备的二次回路全部采用常规电缆回路采样,相比传统的电缆采样变电站,就地化保护设备的二次回路电缆采样,途径的端子排节点更多,例如,500kV断路器就地化保护设备:根据《Q/GDW 1175-2013变压器、高压并联电抗器和母线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要求断路器就地化保护设备应满足双重化配置要求,但电流交流采样数据源公用同一组CT绕组。
传统的通过检查电缆来查询业务数据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现有的调试方式,如何开发出一种新的方法显著提高现场工作效率,减轻了运维负担,降低工作难度,确保运维检修的正确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推动就地化继电保护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电缆查询方法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要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全景模型文件的就地化保护设备交流采样电缆信息可视化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全景模型文件的就地化保护设备交流采样电缆信息可视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就地化保护设备交流采样电缆回路进行建模:参照光纤回路建模的方法,对就地化保护设备交流采样电缆回路按照屏柜、设备、交流板、交流端子的方式进行建模,其中交流板等同于光纤回路的光口板、交流端子等同于光纤回路板卡上的光口;
获取现场标记的交流采样电缆回路信息;
生成二维码标签信息:基于已进行交流采样电缆回路标记处理的SPCD文件,通过全景模型软件生成相应数据及交流采样电缆对应的二维码标签,二维码标签的入口信息编码格式为:5013DL-101@R01.78P.5013CB-31LH,其中,5013DL-101表示电缆编号,R01表示变电站区域,78P表示屏柜编号,5013CB-31LH表示断路器间隔电流互感器的采样数据源;
电缆位置的标记:获取客户端扫描二维码标签采集的交流采样电缆回路信息,通过电缆无标记方法或电缆有标记方法进行分析及搜索出定位,并进行可视化展示。
所述对就地化保护设备交流采样电缆回路进行建模包括以下步骤:
新建电缆,添加电缆编号;
选择电缆纤芯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南京五采智电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南京五采智电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787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