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毛笔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77404.4 | 申请日: | 2019-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6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凤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凤鸣 |
| 主分类号: | B43K8/02 | 分类号: | B43K8/02;B43K8/03;B43K8/12;B43K23/08;B43K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48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毛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毛笔,包括第一笔杆、第二笔杆、笔头和毛笔保护壳,所诉毛笔保护壳的一侧固定有笔头保护壳,所述第一笔杆的内部的中间固定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拆卸连接有活塞,所述第二笔杆的内部固定有储墨槽,且所述活塞位于储墨槽的内部,所述储墨槽的内部贯穿有挡墨板所述挡墨板的一侧固定有出墨按钮,所诉第二笔杆的一端拆卸连接有笔头。本发明中,本发明中,设置有毛笔保护壳、笔头保护壳、第一笔杆、第二笔杆和笔头,当使用者需要外出携带或保存毛笔时,可将笔头从第二笔杆内旋转拆卸下,将笔头插入笔头保护壳中,然后使用者抓住第二笔杆将第一笔杆推压至毛笔保护壳的内部顶部,这就完成了对毛笔的收纳和保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毛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毛笔。
背景技术
毛笔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书写工具,也逐渐成为传统绘画工具。毛笔是古代中国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发明的。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又不断地总结经验,存其精华,弃其糟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毛笔是中华民族对世界艺术宝库提供的一件珍宝,毛笔的笔头最初用兔毛,后亦用羊、鼬、狼、鸡、鼠等动物毛制成;其笔管以竹或其它质料制成,头圆而尖,用于传统的书写和图画。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勤劳智慧的人民又不断地总结经验,存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毛笔做出了很多的改进。几千年以来,它为创造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虽然在当今世界上流行铅笔、圆珠笔、钢笔等,但毛笔却是替代不了的。
现有的毛笔在书写不同字体及不同用途时需要用到不同规格的毛笔,因而会备有多款毛笔,同时由于毛笔的体积较大,这样会造成毛笔储存数量多保存不便,并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毛笔的笔头容易掉毛造成损耗,导致笔头无法使用时毛笔的笔杆还是完好的,因此造成一定的材料浪费。现有的毛笔在使用时需要频繁蘸墨,初学者不易掌握,费时费力,且由于毛笔体积较大笔杆较长导致不方便携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书写不同大小的字体时需要配备多种规格的毛笔造成储存、使用不便且随着使用使用时间的增加导致笔头掉毛无法使用的和需要频繁蘸墨不易掌握且笔杆较长导致不方便携带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毛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毛笔,包括第一笔杆、第二笔杆、笔头和毛笔保护壳,所诉第一笔杆固定有两个笔壳连接块,且两个所诉笔壳连接块接近于第一笔杆顶部,所诉毛笔保护壳的两侧开设有保护壳连接槽,所诉笔壳连接块通过保护壳连接槽连接有毛笔保护壳,所诉毛笔保护壳的一侧固定有笔头保护壳,所述第一笔杆的内部的中间固定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拆卸连接有活塞,所述第二笔杆的内部固定有储墨槽,且所述活塞位于储墨槽的内部,所述储墨槽的内部贯穿有挡墨板所述挡墨板的一侧固定有出墨按钮,所诉第二笔杆的一端拆卸连接有笔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出墨按钮与挡墨板之间连接有弹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笔壳连接块与保护壳连接槽都为磨砂材质,之间相互有阻力。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笔头保护壳的内侧外表面设置有小凸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笔杆和第二笔杆采用仿竹钢杆的材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毛笔保护壳的深度比第二笔杆的长度长1cm。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凤鸣,未经李凤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774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屏用紧固式铁框
- 下一篇:一种PECVD石墨舟碳化硅饱和处理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