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千斤顶的试验驱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74891.9 | 申请日: | 2019-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04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储著成;刘光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青松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M1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九道和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54 | 代理人: | 李蕾 |
地址: | 2466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千斤顶 试验 驱动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千斤顶的试验驱动机构,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旁侧设置有转向连杆,所述转向连杆的一端与千斤顶的丝杆一端连接,所述转向连杆的另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驱动转向连杆转动;所述转向连杆的一端设置有设置有第一万向节,所述第一万向节的一端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筒腔与千斤顶的丝杆一端连接,通过将数据压力数据、扭力数据及高度信息传输至计算机,即可获得千斤顶的力学性能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千斤顶的试验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常见的车载千斤顶多为四连杆式千斤顶结构,四连杆式千斤顶的两个铰接关节处设置有丝杆,四连杆千斤顶的另外两个铰接关节处设置有底座和托盘,将托盘放置在底盘下方位置处,托盘抵靠在底盘一侧的纵梁下方,通过旋拧丝杆,进而使得托盘升高,从而将汽车一侧抬升。
对于车载千斤顶生产企业而言,千斤顶在实际生产时,需要对一批次的千斤顶进行质量检验,具体需要检验千斤顶的抗压能力,具体测试时,施加给千斤顶托盘恒定的压力,通过旋拧机构旋拧丝杆,实现对托盘的升降操作,通过压力传感器及托盘的高度传感器来获得千斤顶的承受压力的数据曲线,通过设定的试验时间来判断该批次的千斤顶是否满足强度要求,在实施对千斤顶性能试验检测时,单批次需要5到10个数量的千斤顶进行抽检,以获得数据的准确性,而对单个千斤顶进行抽检时,需要耗时接近半个小时的时间,因此需要工作人员手动的将多个千斤顶放在现有技术中的简易的检测设备进行检测,占用工作人员的其他时间,导致实际检测操作时十分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千斤顶的试验驱动机构,能够对多个千斤顶进行性能测试,无需工作人员的对待检测千斤顶进行更换,降低实际的劳动强度。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车载千斤顶的试验驱动机构,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旁侧设置有转向连杆,所述转向连杆的一端与千斤顶的丝杆一端连接,所述转向连杆的另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驱动转向连杆转动;所述转向连杆的一端设置有设置有第一万向节,所述第一万向节的一端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筒腔与千斤顶的丝杆一端连接。
本发明还存在以下特征:
所述转向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万向节,所述第二万向节与的一端设置有驱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杆的杆端与驱动机构连接。
所述转向连杆为伸缩杆结构。
所述转向连杆包括第一、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呈套筒状且设置有顶紧弹簧,所述第二连杆滑动设置在第一连杆内且一端与顶紧弹簧抵靠,所述第二连杆的杆端与第一万向节的一端连接。
所述套筒的一端管口设置成喇叭口状,所述套筒的内壁设置有条形卡槽,所述条形卡槽沿着套筒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条形卡槽对称设置在套筒的内壁。
所述驱动杆的外壁设置有扶持滚轮,所述扶持滚轮的轮芯与驱动杆垂直布置,所述扶持滚轮的轮架铰接设置在扶持架上,所述扶持滚轮的轮架铰接轴上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扶持滚轮的轮架及扶持架抵靠。
所述扶持滚轮沿着驱动杆轴心方向间隔设置多个。
所述扶持架上设置有动力长杆,所述动力长杆水平且与驱动杆平行布置,所述动力长杆长度方向设置有齿条,所述动力长杆的齿条与驱动齿轮啮合,驱动齿轮与驱动电机连接。
所述扶持架上还设置有导向长杆,所述导向长杆与动力长杆平行布置,所述动力长杆与水平机架构成滑动配合。
所述水平机架设置在滑轨上,所述滑轨与动力长杆平行布置,所述水平机架上设置有驱动螺母,所述驱动螺母与水平丝杆配合,所述水平丝杆与滑轨平行,所述水平丝杆的一端与水平电机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青松工具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青松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748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