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形变式软铜排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74868.X | 申请日: | 2019-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5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梁师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恒天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7/04;H01B7/08;H01B1/02;H01B7/295;H01B13/00;H01M2/20;H01M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300450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形变 式软铜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形变式软铜排,包括铜排主体、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铜排主体的两侧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边与第一弯折部的外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顶部与第二弯折部的外侧边固定连接,本发明涉及电池模组固定技术领域。该可形变式软铜排,在一定范围内可发生形变,同时又能满足强度要求,既能节省动力电池包内部空间,同时又能使电池包内的各个电器件连接更稳定,既保证了其电阻小,过流能力强的优点,同时又带来了柔软性的优势,软铜排既能消除安装时产生的应力,同时又能减轻安装难度,可以广泛地应用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中,更能应用到轨道交通,电力电工行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模组固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形变式软铜排。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动力电池正逐步取代传统的耗能方式走入我们的生活。动力电池系统庞大而复杂,它是由一个个单一的电芯通成串并联的方式组成模组,再由一个个组成好的模组构成一整套电池系统。
动力电池包的这种内部构造方式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内部空间,也使整个系统内的电芯排布地更加规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程度的加剧,如果动力电池包内各个模组的连接不稳定,很容易造成相邻模组与模组间,模组与动力电池包外壳间的硬性接触,还有可能造成模组与动力电池包内各个电器件发生磕碰与摩擦,从而酿成更大的风险。
铜排又称铜母排或铜汇流排,是由铜材质制作的,截面为矩形、倒角或圆角矩形的长导体,一般都用圆角铜排,以免产生尖端放电,在电路中起输送电流和连接电气设备的作用,铜排在电气设备,特别是成套配电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铜排主要是用在一次线路上,大电流的相线、零线、地线都会用到铜排,在电柜上较大电流的一次元器件的连接都是用铜排,用铜排最主要考虑的是载流量,根据电流大小选用适合的铜排,连接处的螺丝一定要上紧,否则电流大时会出现烧熔铜排的可能。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形变式软铜排,解决了在对电池模组进行固定时各个模组的连接不稳定,长期使用后各个电器件发生磕碰与摩擦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形变式软铜排,包括铜排主体、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铜排主体的两侧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边与第一弯折部的外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顶部与第二弯折部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表面均开设有连接孔,且连接孔的直径为3.5mm。
优选的,所述铜排主体、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表面包裹有镀镍层,并且镀镍层厚度至少为6um,所述铜排主体、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表面套设有阻燃热缩管。
优选的,所述铜排主体的长度为303.4mm,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宽度均为20mm,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为20mm,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长度为36mm。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厚度均为1mm。
优选的,一种可形变式软铜排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料:在制作前选用T2紫铜,T2紫铜为0.1mm厚的紫铜箔,将选取的紫铜箔放入加热炉中,加热到900-1000℃,待温度达到标准后,将材料从加热炉转移到热成形的压力机中,根据压力机内的模具对紫铜箔进行冲压成型,得紫铜板料,采用水冷形式对紫铜板料进行快速冷却,水冷温度为10-30℃,使紫铜板料得到硬化,提高强度;
S2、表面处理:采用冲孔设备对紫铜板料表面的两侧进行冲孔,从而形成两个连接孔,即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冲孔完毕后,对紫铜板料的表面进行去除毛刺和尖角倒钝,使其表面无锋利边缘和外表面无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恒天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恒天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748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