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三角形微结构强化凹槽循环肿瘤细胞分选效果的芯片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69820.X | 申请日: | 2019-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85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 发明(设计)人: | 申峰;李宗鹤;刘赵淼;逄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三角形 微结构 强化 凹槽 循环 肿瘤 细胞 分选 效果 芯片 装置 | ||
1.一种基于三角形微结构强化凹槽循环肿瘤细胞分选效果的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道包括主体固体结构(1)、入口(2)、溶液主通道结构(3)、对称捕获凹槽结构(4)、三角形微结构(5)、出口(6)、和下底板(7);
入口(2)、溶液主通道结构(3)、对称捕获凹槽结构(4)、三角形微结构(5)和出口(6)为主体固体结构(1)上凹槽或孔洞结构,且各结构为芯片装置工作时流体流动区域;入口(2)和出口(6)处于溶液主通道(3)的两端位置,对称捕获凹槽结构4位于溶液主通道(3)上靠近出口(6)的位置,三角形微结构(5)位于溶液主通道(3)和对称捕获凹槽结构(4)的交界区域,位置约位于靠近出口(6)方向上对称捕获凹槽(4)内部1/4处;三角形微结构(5)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底边正对于出口(6)方向,且宽于溶液主通道(3)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一种基于微结构凹槽的循环肿瘤细胞分选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1)放置在下底板(7)上,主体固体结构(1)和下底板(7)由聚二甲基硅烷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一种基于微结构凹槽的循环肿瘤细胞分选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血液从入口(2)进入对称凹槽结构(3)中,血液中的CTCs在流至微凹槽(4)被捕获;由于CTCs大于血液中其他细胞,在三角形微结构(5)附近获得了一个惯性升力后,被凹槽捕获,而尺寸小的其他血液细胞则随血液从微结构附近溜走,不会被凹槽捕获,从而实现CTCs的分选;CTCs被凹槽捕获后通过降低溶液流速将其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一种基于微结构凹槽的循环肿瘤细胞分选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对称捕获凹槽结构(4)宽度范围设定在400微米,长度范围设定为800微米,高度设置在200微米,以充分利用凹槽内涡胞结构实现CTCs捕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一种基于微结构凹槽的循环肿瘤细胞分选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微结构(4)为位于主通道与对称捕获凹槽的中心部位的三角形结构,通过分离主通道流体以期对CTCs增强惯性升力的作用,加速其被凹槽捕获的速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一种基于微结构凹槽的循环肿瘤细胞分选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1)和下底板(7)通过氧离子上下键合固定,下底板(7)置于主体结构(1)底部,以支撑芯片主体结构并提供流动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982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