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子传导型金属-有机框架薄膜化学传感器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69478.3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30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黄佳;陆洋;张诗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3/02 | 分类号: | G01M3/02;G01N27/3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子 传导 金属 有机 框架 薄膜 化学 传感器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离子传导型金属-有机框架薄膜化学传感器,用于监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泄露,并且直接以电容变化为输出信号,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设置于所述衬底的上表面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薄膜层以及设置于所述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薄膜层上表面的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传导型金属-有机框架薄膜化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衬底采用的材料为不导电的无机材料、不导电的有机材料或不导电的高分子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传导型金属-有机框架薄膜化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薄膜层为三维薄膜,
所述三维薄膜采用有机配体为核心有机骨架以及金属离子为结点,通过自组装生成二维网状拓扑结构,再通过层层堆叠形成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子传导型金属-有机框架薄膜化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有机配体为5,10,15,20-四(4-羧基苯基)卟啉,5,10,15,20-四(4-羟基苯基)卟啉,5,10,15,20-四(4-氨基苯基)卟啉,5,10,15,20-四(4-吡啶基)卟啉,均苯三甲酸,均苯四甲酸,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1,3,5-三(4-羧基苯基)苯,4,4'4”-三甲酸三苯胺,三亚苯基-2,6,10-三羧酸,3,6-二-4-吡啶基-1,2,4,5-四嗪,2,3,6,7,10,11-六氨基、羟基或巯基三苯,异烟酸,2,2-二甲基丁二酸,苯并咪唑,2-巯基哌啶,4,4'-联吡啶,均苯三磷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所述金属离子为Fe、Co、Ni、Cu、Zn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传导型金属-有机框架薄膜化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电极采用的材料为金属导电材料。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传导型金属-有机框架薄膜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制作所述衬底;
步骤2,使用丙酮、异丙醇依次对所述衬底进行超声清洗,再用乙醇和去离子水冲洗所述衬底,最后用氮气吹干所述衬底的表面,得到干燥的衬底;
步骤3,采用多种有机配体,将含有0.1~0.5mM有机配体的雾化溶液均匀地喷在配位金属离子的1~5mM去离子水溶液的表面,水表面出现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薄膜,而后用注射器除去所述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薄膜表面的残余反应溶液,使薄膜自然降落在预先放置的所述衬底的表面,待自然干燥后,在真空条件下以80℃的温度加热薄膜2小时,以去除残留的水分,从而在绝缘层的上表面形成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薄膜层;
步骤4,使用掩膜版遮挡所述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薄膜层顶部,并在真空蒸镀仪中将所述电极蒸镀到所述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薄膜层的上表面,从而得到离子传导型金属-有机框架薄膜化学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947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