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生物防护的集成装置及控制电路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68464.X | 申请日: | 2019-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5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 发明(设计)人: | 高丁;章强;韩坤;钱庆;程文播;门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张川 |
| 地址: | 21516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生物 防护 集成 装置 控制电路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生物防护的集成装置,包括用于防护生物仓的集成装置本体,所述集成装置本体包括检控组件、控制组件、处理组件、壳体以及外接组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生物防护的集成控制电路。本发明通过差压变送器实时检测气路的压力,并将检测的信号反馈给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发送指令给电磁阀,通过电磁阀来关闭气路,能够实时监控气路的气压,避免气路异常失效造成的危险。该装置中还集成有过滤器,该过滤器能能够直接通过尘埃粒子计数器进行标定,方便检测;电磁阀连接过滤器,能够实时监控各级过滤器的过滤效果,当过滤器异常时电磁阀关闭气路同时标定更好简单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生物防护的集成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安全实验室是研究人类感染性疾病病毒必不可少的实验条件。在研究具有活性的病毒时,对研究人员和周围环境的有效保护是研究的基础,是作为科学研究的基本保障。因此,根据所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危害程度,生物安全等级(Biosafety level,BSL)分为四级,对应不同生物危险程度的病原微生物,其中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BSL-3或P3)和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BSL-4或P4)称为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除了在实验室,在外界运输过程的生物安全防护,尤为重要。对于具有危险的设备,国家标准要求气体循环装置要能够实现二级高效过滤,当前更多的高效过滤器厂家主要应用领域在制药、环境检测、计量等方向,对于生物防护的特殊需求关注较少。
目前一般的高效过滤器的接头主要以卡盘接头为主,要想在生物防护设备中使用,就需要添加多级连接管固定,尤其是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多段连接就意味着多段风险,也同时需要多阶段的检测,急需一款模块形式的稳定的高效过滤装置。生物防护过程中的管子一般处于负压环境,管子的厚度较平常胶管所占空间大,单独外接过滤装置会使得设备显得杂乱。另外,当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意外,没有有效的监控装置来判断设备是否正常。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生物防护的集成装置。
本发明通过将检控组件与外接组件集成于密封的壳体上,通过检控组件对气路中压力的监测,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生物防护的集成装置,包括用于防护生物仓的集成装置本体,所述集成装置本体包括检控组件、控制组件、处理组件、壳体以及外接组件,所述检控组件、控制组件安装于密封的所述壳体内,所述外接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上以连接防护生物仓,所述检控组件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其中,
所述集成装置本体通过所述外接组件安装于生物仓上,所述处理组件对从所述外接组件进入的气体进行处理,所述外接组件通过气管连接所述检控组件形成一气路;
所述检控组件包括压力检测件与开关件,所述压力检测件通过所述气管连接所述开关件,所述压力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气管内部的压强;所述压力检测件将压强信号反馈给所述控制组件,在异常情况下所述控制组件发送指令给所述开关件,所述开关件将所述气路关闭。
优选地,所述开关件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至少包括两个端口,所述两个端口分别通过所述气管连接所述压力检测件,所述电磁阀接收所述控制组件的指令对所述气路进行打开或关闭。
优选地,所述电磁阀还包括输出口,所述输出口通过所述气管连接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壳体上。
优选地,所述压力检测件包括差压变送器,所述差压变送器用于检测所述气路的压力,所述差压变送器将检测的压强信号反馈给所述控制组件。
优选地,所述集成装置本体还包括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安装于所述外接组件与所述检控组件之间,所述过滤组件用于对所述气路中的气体进行过滤。
优选地,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器固定座、过滤器压盖以及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固定座与所述过滤器压盖固定连接以形成匹配所述过滤器的一空间,所述过滤器固定安装于所述空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84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力电池模拟碰撞试验舱
- 下一篇:一种家具填充物的切边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