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配置及随机接入方法、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67234.1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47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发明(设计)人: | 周娇;童辉;陈晶晶;刘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00 | 分类号: | H04W36/00;H04W72/0446;H04W74/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刘伟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理 随机 接入 信道 资源配置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配置及随机接入方法、设备,包括:基站确定需进行切换的终端的数量及切换时间;在终端的数量及切换时间超过预设阈值时,预留大带宽上行资源和/或短周期上行资源作为供终端发起随机接入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在切换结束后,释放预留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终端确定可以发起随机接入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终端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专用配置资源上发起随机接入,在掉线后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公用配置资源上发起竞争随机接入。采用本发明,能够保证了大容量终端在高铁切换时快速切换,提升了用户性能和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配置及随机接入方法、设备。
背景技术
5G NR(下一代无线,next generation Radio) 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的资源分配如TR38.211 Table6.3.3.2-3中如下表所示:
首先根据基站下发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重配消息中IERACH-ConfigDedicated(RACH专用配置信息单元;IE:信息单元,Information Element;RACH: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信息rach-ConfigGeneric(RACH配置泛型)定义的prach-ConfigurationIndex(PRACH配置创建索引)获取PRACH序号。图1为PRACH配置方式示意图,PRACH序号对应选择PRACH过程如图所示。
终端通过RRC重配消息获取到prach-ConfigurationIndex,获取PRACH时域位置信息。根据prach序号SFN(系统帧号, System Frame Number)相关信息获得PRACH时域周期160ms/80ms/40ms/20ms/10ms,通过Subframe number获取子帧号0~9,通过Startingsymbol(开始符号)获取PRACH时域起始位置为0或7,通过Number of PRACH slots withina subframe获取PRACH序列持续长度为1~2个slot(时隙),通过number of time-domainPRACH occasions within a PRACH slot获取PRACH时域burst(突发)个数1/2/3/6个,通过PRACHduration获取PRACH时域占用的symbol个数是2/4/6/12个symbol。同时prach-ConfigurationIndex对应了不同的PRACH格式。
终端通过RRC重配消息获取msg1-SubcarrierSpacing(消息1-子载波间隔)、msg1-FrequencyStart(消息1-启动频率)和msg1-FDM(消息1-正交频分;FDM: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tiplexing)获取PRACH的子载波间隔、频域起始位置和频分复用模式。
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于:目前的PRACH资源分配机制下,浪费了上行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配置及随机接入方法、设备,用以解决目前的PRACH资源分配机制下上行资源存在浪费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PRACH资源配置方法,包括:
基站确定需进行切换的终端的数量及切换时间;
在终端的数量及切换时间超过预设阈值时,预留大带宽上行资源和/或短周期上行资源作为供终端发起随机接入的PRACH资源;
在切换结束后,释放预留的所述PRACH资源。
实施中,确定需进行切换的终端的数量及切换时间,是根据各终端发送MR的时间及数量来确定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72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和数据灾备演练方法
- 下一篇:一种提高时间戳精度的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