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河道支流口的水体净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66630.2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6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孔庆玲;丁睿;杨东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百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1/121;C02F11/12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黄乐瑜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河道 支流 水体 净化系统 | ||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河道支流口的水体净化系统,包括石笼多层净化植物单元、生物接触氧化净化单元、流速检测器、液位检测器和控制器,流速检测器用于检测河道支流口的流速,液位检测器用于检测石笼多层净化植物单元前的河道支流口的液位,流速检测器和液位检测器分别信号连接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连接生物接触氧化净化单元。本发明可有效降低支流对主河道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河道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河道支流口的水体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严重滞后,造成大量污水直接排入支流,随即进入主河道。因此对河道支流的污染防治是改善主河道水环境的重要方面。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河道支流口的水体净化系统,可有效降低支流对主河道的污染。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河道支流口的水体净化系统,包括石笼多层净化植物单元、生物接触氧化净化单元、流速检测器、液位检测器和控制器,流速检测器用于检测河道支流口的流速,液位检测器用于检测石笼多层净化植物单元前的河道支流口的液位,流速检测器和液位检测器分别信号连接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连接生物接触氧化净化单元。
优选地,石笼多层净化植物单元包括间隔设置的多道石笼净化水坝,石笼净化水坝包括叠堆设置的多个石笼,石笼内填充有石块和土壤,石笼净化水坝上设有挺水植物,相邻的石笼净化水坝之间的浅水区设有用于净化水质的沉水植物,相邻的石笼净化水坝之间的深水区设有用于吸附悬浮物的沉水植物和用于沉降悬浮物的沉水植物,相邻的石笼净化水坝之间设有多个用于净化水质的人工浮岛。
优选地,人工浮岛包括位于水面以上的浮岛上层、位于水中的浮岛中层和浮岛下层,浮岛上层设有水生植物、曝气器及用于为曝气器供电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浮岛中层设置有混合填料过滤结构,浮岛下层设有曝气管,曝气管与曝气器连通。
优选地,混合填料过滤结构包括多条悬挂绳、多个填料框和复合吸附材料,悬挂绳两端分别与浮岛中层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连接,每个悬挂绳至少悬挂一个填料框,复合吸附材料填料在填料框内,复合吸附材料由活性污泥炭化制得。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用于净化水质的沉水植物为苦草,用于吸附悬浮物的沉水植物为轮叶黑藻、狐尾藻、龙须眼子菜中的一种或多种,用于沉降悬浮物的沉水植物为伊乐藻、刺苦草、菹草、金鱼藻、小茨藻、小黄草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生物接触氧化净化单元包括集水管、集水泵、格栅机、沉砂池、调节沉淀池、多级生物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活性炭吸附池、排水泵、排水管、污泥浓缩池、污泥泵和板框压滤机;
集水管、集水泵、格栅机、沉砂池、调节沉淀池、多级生物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活性炭吸附池、排水泵、排水管依次连通,调节沉淀池、多级生物接触氧化池、二沉池分别与污泥浓缩池连通,污泥浓缩池、污泥泵、板框压滤机依次连通,板框压滤机与调节沉淀池连通;
控制器分别控制连接集水泵、排水泵、污泥泵和板框压滤机。
优选地,还包括循环组件,循环组件包括缓冲池、循环管、至少一个分析仪器,活性炭吸附池与分析仪器连通,且活性炭吸附池与分析仪器之间设有第一阀门,缓冲池设置在活性炭吸附池和排水泵之间,缓冲池和排水泵之间设有第二阀门,循环管一端与缓冲池连通,另一端与调节沉淀池连通,循环管上设有第三阀门,分析仪器信号连接控制器,控制器分别控制连接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河道支流口的水体净化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当水流缓慢时,通过石笼多层净化植物单元对支流排入主河道的水进行净化,减少支流对主河道的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百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百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66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