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标准数据采集的自动化主观像质评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66190.0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3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廖志梁;王道宁;陶亮;马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易诚高科(大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7/00 | 分类号: | H04N17/00 |
代理公司: | 大连优路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49 | 代理人: | 宋春昕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连市高***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标准 数据 采集 自动化 主观 评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标准数据采集的自动化主观像质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定用于拍摄的实景、指定拍摄主体、指定拍摄角度;
2)采集标准数据,并将采集到的图像数据嵌入到辅助拍摄工具的标准图像库中;
3)使用标准数据构建标准数据集:
3-1)针对每个像质评价指标框选对应的评价区域;
3-2)修复各图像区域中存在的像质问题;
3-3)针对修复后的各图像区域提取像质描述特征,以此作为标准值用于测试过程的比对;
4)针对待评测设备,使用辅助拍摄工具进行数据采集;
5)通过像质评价方法得出分析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标准数据采集的自动化主观像质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3)中,特征提取方法为:
3.2.1)曝光参考值为:
其中I(i,j)为图像中第i行第j列的像素的灰度值,M、N分别为图像的高度和宽度,Ic表示图像中心50%的区域,T为过曝阈值,α与β为权重,p(Ic(i,j)≥T)表示对于图像I中的像素灰度值大于阈值T的概率,fAE为曝光参考值;
3.2.2)计算对焦参考值,采用统计图像方差的方式获得,或使用边缘提取算法(提取图像指定区域的细节信息,通过分析边缘图的均值或方差获得;
3.2.3)白平衡,通过分析图像在HSV或LAB颜色空间的颜色信息分布获得;
3.2.4)噪声方差,通过统计图像小波域或傅里叶域的高频分布获得或使用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标准数据采集的自动化主观像质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辅助拍摄方法为:
4-1)对拍摄角度的实时约束通过在拍照预览界面上方悬浮半透明蒙版的方式实现,按照蒙版内容的复杂与否可分为强约束和弱约束两种:
4.1.1)强约束采用标准图像为蒙版,拍摄人员保证预览界面图像与标准图像尽可能完全相;
4.1.2)弱约束采用简单的实心多边形或多边形框作为蒙版,拍摄人员保证图像主体或指定的内容位于指定区域内即可;
4-2)图像的有效性判断使用感知哈希算法,算法如下:
4.2.1)将彩色图像灰度化,并将原图片缩放到较小的尺寸,相当于将原图分割成大小相同的子块,提取每一块的平均灰度值;
4.2.2)对图像灰度值进行量化;
4.2.3)若灰度值大于全部灰度值的平均值,则编码为1,反之则编码为0,如此可获得一串二进制数,可以视作图像的特征值;
4.3)使用得到的特征值与标准图像的特征值进行对比,计算二者的汉明距离,汉明距离越大则认为采集到的图像与标准图像存在较多不相似的区域,提示测试人员重新拍摄,直到获得汉明距离小于预设值的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标准数据采集的自动化主观像质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像质评价方法为:提取测试机型拍摄图像的特征后,使用标准库中的特征值进行归一化,得到相对的像质参数,如果参数不在标准库中预设的阈值范围内,则视为存在像质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易诚高科(大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易诚高科(大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619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