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甲醇和水的蒸煮喷淋旋剃桨裂解的多功能制氢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64800.3 | 申请日: | 2019-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6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 发明(设计)人: | 陈静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静玲 |
| 主分类号: | C25B1/04 | 分类号: | C25B1/04;C25B1/02;C25B9/00;C25D21/14;C01B3/52;C01B3/5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醇 喷淋 旋剃桨 裂解 多功能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醇和水的蒸煮喷淋旋剃桨裂解的多功能制氢系统,其结构包括:配电工作台、启动开关座、立杆支架框、加注斜管、甲醇罐、旋桨制氢蒸罐、水箱筒,本发明实现了运用甲醇罐与旋桨制氢蒸罐相配合,形成喷淋挥洒甲醇液效果,让逐滴甲醇渗透进入电解液槽中,在水体底部架设带击穿电流的电极板支座,形成电力配合高低位势差回转拉成电网的效果,给顶部的甲醇液蒸煮和底部的电解水溶液形成交织配合,让蒸煮的水汽下沉输出,电解的氢气混合蒸煮沉降给斜架导氢管溜道排放,实现提纯引导存储效果,也保障其他气体按密度层次通过碳氧气囊管外排,保障罐体中心螺旋桨杆架的稳定和电解液的洁净效果,提高甲醇和水多功能制氢的提速裂解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甲醇和水的蒸煮喷淋旋剃桨裂解的多功能制氢系统,属于环保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甲醇和水的电解制氢是常用的化学和化工操作,这使甲醇的碳基和水中的氢元素得到分离氧化,形成新的气体,让氢元素纯度提高形成氢气的制备效果,保障电极功能化的多气体采集效果,目前技术公用的待优化的缺点有:
甲醇和水的制氢会产生电解后的氢气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在混杂的气体中去提纯氢气是较为困难的,这样会造成电解后的水溶液混杂的有机分子裂解沉淀物居多,且电解液沉降的碳元素气体增大,氢气的飘散导致游离电子的碰撞,整体上水溶液会开始浑浊沉淀干扰持续性电解操作,且碳化合物的堆积从气体再沉浸成凝絮物也会干扰电解效果,从而对甲醇和水的制氢操作不完全,残留制备原料造成浪费,且影响电解内环境。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甲醇和水的蒸煮喷淋旋剃桨裂解的多功能制氢系统,以解决甲醇和水的制氢会产生电解后的氢气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在混杂的气体中去提纯氢气是较为困难的,这样会造成电解后的水溶液混杂的有机分子裂解沉淀物居多,且电解液沉降的碳元素气体增大,氢气的飘散导致游离电子的碰撞,整体上水溶液会开始浑浊沉淀干扰持续性电解操作,且碳化合物的堆积从气体再沉浸成凝絮物也会干扰电解效果,从而对甲醇和水的制氢操作不完全,残留制备原料造成浪费,且影响电解内环境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甲醇和水的蒸煮喷淋旋剃桨裂解的多功能制氢系统,其结构包括:配电工作台、启动开关座、立杆支架框、加注斜管、甲醇罐、旋桨制氢蒸罐、水箱筒,所述旋桨制氢蒸罐安装于甲醇罐与水箱筒之间并且处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甲醇罐、旋桨制氢蒸罐、水箱筒三者均紧贴于立杆支架框的前侧并且处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立杆支架框垂直焊接在配电工作台的顶部上,所述加注斜管插嵌在甲醇罐的后侧并且相互贯通,所述配电工作台与启动开关座电连接,所述旋桨制氢蒸罐设有斜架导氢管、提纯渗透板、甲醇输入管、通风管、旋桨蒸罐、热烘架板、碳氧气囊管、电解液槽,所述斜架导氢管安装于提纯渗透板的正下方,所述提纯渗透板与热烘架板分别安设在旋桨蒸罐内部的左右两侧并且处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电解液槽安装于旋桨蒸罐的底部,所述通风管与旋桨蒸罐嵌套成一体并且相互贯通,所述斜架导氢管与碳氧气囊管分别插嵌在旋桨蒸罐的左右两侧并且相互贯通,所述甲醇输入管插嵌在旋桨蒸罐的左上角,所述旋桨蒸罐安装于甲醇罐与水箱筒之间并且处于同一竖直面上。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采取的措施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斜架导氢管由斜架溜道、棉芯桨叶盘、氢气导管组成,所述斜架溜道倾斜与棉芯桨叶盘插嵌成一体,所述棉芯桨叶盘与氢气导管嵌套成一体并且轴心共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棉芯桨叶盘由窄厚块桨叶、锥筒槽、密封盘块组成,所述窄厚块桨叶设有两个并且分别插嵌在锥筒槽的上下两侧,所述锥筒槽安设在密封盘块的内部并且处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锥筒槽与密封盘块轴心共线并且相互贯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提纯渗透板由梯度渗透板、吊架块组成,所述梯度渗透板与吊架块扣合在一起,所述梯度渗透板安设在吊架块的底部下并且处于同一竖直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静玲,未经陈静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48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分子基重金属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无溶剂重防腐涂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