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级链路数据上发和下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64440.7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1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潘志亮;吴春林;沈家骏;管乐丰;陈火荣;胡超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地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2/02 | 分类号: | H04W52/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链路 链路设备 上级设备 射频收发模块 链路数据 排序元素 设备信息 设备ID 上传 无线射频信号 延长使用寿命 移动通讯模块 多级链路 降低设备 排序结果 排序条件 设备发送 设备类型 信号距离 周边链路 耗电 预设 排序 死角 发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级链路数据上发方法,包括:获取周边链路设备发送的设备信息,设备信息包括链路设备的设备类型、设备ID、链路级数;根据排序元素和预设排序条件对符合上发要求的链路设备进行排序,排序元素包括链路设备的链路级数;根据排序结果确定数据上发时的目标上级设备的设备ID;根据目标上级设备的链路级数确定本设备的链路级数;数据上发时发送至目标上级设备。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对于同时具备移动通讯模块和射频收发模块的设备,通过链路数据上发方式可降低设备耗电、延长使用寿命,同时避免设备因处于信号死角无法上传的情况发生;对于仅具备射频收发模块的设备,通过链路数据上传方式变相的增加了无线射频信号的信号距离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级链路数据上发和下发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较为公认的物联网基本架构包括三个逻辑层,即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其中网络层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等组成,在物联网中起到信息传输的作用,该层主要用于对感知层和应用层之间的数据进行传递,它是连接感知层和应用层的桥梁。
现有的物联网设备通常采用独立电池供电,且通常通过两种方式将数据上传至服务器:第一种,直接上传方式:设备采用 GPRS通信模块、NB-IoT通信模块等移动通讯技术将数据直接传输至服务器;这种上传方式的优点是独立性强、即时性好,但缺点同样突出,比如通讯模块成本较高、耗电较多(NB-IoT模块虽然比 GPRS模块耗电少但成本更高),且设备对信号强度有一定要求,不能设置在信号死角位置。
为了降低设备成本、减少耗电、延长使用寿命,于是有了第二种,间接上传方式:设备采用无线射频技术将数据传输给附近的固定网关,再由固定网关通过GPRS或NB-IoT等方式将数据上传至服务器;由于无线射频收发模块相比GPRS通讯模块或其他移动通讯模块成本更低、耗电量更低,故这种上传方式可明显降低成本以及延长设备使用时间;当然这种方式也存在缺陷,由于设备依赖于固定网关才能上传数据,而固定网关需要额外取电又要考虑信号是否被建筑物影响,从而往往限定了其安装的位置;适用于设备集中度较高的场景,如果设备是类直线式的分布,相隔不远就要安装一个固定网关不划算。
随着物联网设备应用的不断扩宽,需求的变化,其应用场景也是变化多端,在某些特殊场景,可能两种方式都不适合。举个例子,该场景无法取电或者可以取电的位置很少,这就限制了固定网关的安装,如果该场景中全部采用具备移动通讯模块的设备成本又会很大,而且如果该场景环境比较复杂,部分地方信号差,移动通信模块可能无法正常上传数据。
发明内容
为避免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级链路数据上发和下发方法,可结合两种上传方式的优点,整体上降低成本、降低功耗。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级链路数据上发方法,包括:
获取周边链路设备发送的设备信息,设备信息包括链路设备的设备类型、设备ID、链路级数;
确定符合上发要求的链路设备;
根据排序元素和预设排序条件对符合上发要求的链路设备进行排序,排序元素包括链路设备的链路级数;
根据排序结果确定数据上发时的目标上级设备的设备ID;
根据目标上级设备的链路级数确定本设备的链路级数;
数据上发时发送至目标上级设备。
进一步的,根据排序元素和预设排序条件对符合上发要求的链路设备进行排序的步骤前,还包括:判断是否收到网关设备的设备信息,若是则确定网关设备为上传设备以及本设备的链路级数为1级,否则进入下一步骤。
一种优选方案,根据排序元素和预设排序条件对符合上发要求的链路设备进行排序的步骤包括:将链路级数由小到大以升序形式进行排序确定链路设备的设备ID的先后顺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地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地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44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下一篇: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