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螺杆挤出机制备均粒大孔吸附树脂的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63919.9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00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关锋;何友益;邵康;赵伟国;孙家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01 | 分类号: | C08F2/01;C08F212/08;C08F212/36;C08F2/44;B01J20/26;B01J2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唐曙晖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螺杆 挤出机 制备 均粒大孔 吸附 树脂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螺杆挤出机制备均粒大孔吸附树脂的装置和方法。该方法是以单乙烯基苯类单体和多乙烯基苯类单体的混合相为反应前体,通过螺杆泵的挤出压力将物料从喷头处高速挤出,并在喷头处通过高速旋转的剪切头将液滴分散。本发明装置和方法反应时间短,不使用高频震动设备,是一种生产条件温和、反应快速的均粒大孔吸附树脂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螺杆挤出机制备均粒大孔吸附树脂的装置和方法,是关于后交联高分子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大孔吸附树脂白球广泛地用于物质净化、水处理、合成化学、药物分离与提纯等工业生产与科研领域,其基体是由苯乙烯-二乙烯基苯聚合而成的球体,俗称树脂白球。近来,组合合成化学技术和生物大分子药物色谱分离技术的发展成熟,其中催化剂和单体使用的是特定组分的高尺寸均匀性的大颗粒树脂白球,所谓大颗粒即是十分之一毫米级的颗粒,尤其是0.5mm左右的树脂颗粒是蛋白质分子纯化和药物分离过程所需的主要载体。传统树脂白球聚合工艺采用悬浮聚合或者乳液聚合,就尺寸而言,悬浮聚合工艺合成树脂白球尺寸相对于乳液聚合工艺要大,可以实现十分之一毫米级,而乳液聚合工艺只能达到微米数量级;就尺寸均匀性而言,悬浮聚合工艺合成树脂颗粒白球的多分散系数(PDI,Polydispersity Index)远大于乳液聚合工艺,只能达到0.3-1.25mm的粒径分布。因此,传统聚合工艺不能同时实现特定大尺寸粒径与尺寸均匀性,悬浮聚合生成的树脂白球需要经过不同程度的筛分以达到均匀性要求,从而产生大量的废料,大大增加了均粒树脂的价格。
从聚合过程来看,先将一定比例的单体相与引发剂混合均匀,在搅拌或者其他条件下,单体相分散在含有合适稳定分散剂或者乳化剂的水相中形成一定大小的油珠,随温度升高,单体相内在引发剂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合物颗粒。由于悬浮聚合机理,聚合反应都是发生在每一个油珠内部,水相中稳定存在的油珠大小决定了最后形成聚合物颗粒的尺寸,因此整个过程具有两个关键点,其一是如何将单体相分散成为均匀大小的液滴,其二是如何保持分散得到的油珠在分散相中稳定存在,不发生破碎与聚并。
专利02267684.8描述了一种改进反应罐形状与进料机构的反应釜,采用多孔板分散液滴。在细长反应釜底端设置多孔进料板,单体相从反应釜底部的进料机构进入反应釜体的水相中,反应釜中设置搅拌桨,水相随搅拌在釜体中旋转。由于单体相对较轻,穿过进料孔在旋转液体剪切力下形成单个油珠,同时进料孔同圆周分布,在恒定搅拌速度下,单体相穿过进料机构剪切效果基本相同。但由于在聚合过程中仍需要使用搅拌,使水相中仍存在速度梯度及剪切力,并不能避免油滴聚并和破碎现象的发生。因此粒度分布仍然较宽,且未能在专利中公布均一系数这一核心指标。
专利CN201410413002.3提出了一种通过施加振动干扰实现树脂颗粒粒径调控的装置,通过机械振动源或者压电振动源施加于出料口管件外加干扰,可以实现尺寸可调的均匀液滴的分散。但是这种结构是通过对喷头施加外加干扰振动,振动间接施加于液体,振动效果不佳,同时高频振动导致的装置稳定性差、连接处的密封件渗漏,导致该方法难于应用于大颗粒均粒树脂白球的连续化工业生产。
专利CN201280008734提出了一种通过将经由可聚合单体相经过错流膜分散于水相中形成的均匀尺寸的单体液滴聚合方法,仅应用于制备具有10~180μm均匀直径的珠粒,无法制备大颗粒均粒树脂。本发明所提的制备方法,可制备500~1300μm的大颗粒均粒树脂,且均一系数达到1.1~1.2。
专利EP0328975B1提出了一种通过改变悬浮聚合搅拌、分散形式,从而实现单一聚合单体苯乙烯的自由基聚合,该法仅为线性聚苯乙烯产品的制备方法,其产品不具备高比表面、多孔结构。而本发明所述方法,是通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在溶胀剂的存在下,经共聚合形成具有BET平均孔径为3.0~80nm,比表面积为50~700m2/g的功能性吸附材料。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39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