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隐形铰链开启方式的防火窗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63330.9 | 申请日: | 2019-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4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 发明(设计)人: | 吕淑清;陈沃林;胡志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鹤山市恒保防火玻璃厂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6B5/16 | 分类号: | E06B5/16;E05D7/081;E06B7/23;E06B7/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张清 |
| 地址: | 52972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隐形 铰链 开启 方式 防火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隐形铰链开启方式的防火窗,包括窗扇、窗框和开关装置,窗扇与窗框之间通过铰链联接,窗扇的外框与窗框的内框之间设有用于安装铰链的安装区间,所述铰链设置在窗扇的顶部和底部。本发明通过在窗扇的顶部和底部设置铰链,铰链隐藏安装在窗扇与窗框之间的安装区间内,通过铰链铰接活动实现窗扇的开关,铰链中的连接臂Ⅰ、连接臂Ⅱ、固定杆Ⅰ和固定杆Ⅱ形成四连杆机构,通过连接臂Ⅰ、连接臂Ⅱ运动带动固定杆Ⅱ运动,固定杆Ⅱ与窗扇相对固定连接,从而带动窗扇开关,本发明的防火窗至关闭状态下,铰链收起至安装空间内,窗扇通过防火胶条和防火玻璃实现与外部空间的隔断,起到良好的气密性和防火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防火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隐形铰链开启方式的防火窗。
背景技术
防火窗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连同框架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和耐火完整性要求的窗。在防火间距不足的两建筑物外墙上,或在被防火墙分隔的空间之间,需要采光和通风时,应当采用防火窗。
传统防火窗的窗扇一般通过明装合页的方式与窗框联接,这种结构的防火窗在合页的焊接部位处容易生锈、变形、开裂等缺陷,影响防火窗的整体性能和外观美感。
我国于2015年5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建筑防火规范(国家标准) GB50016-2014,新规范中明确规定:
1)当建筑的外墙外保温系统采用燃烧性能为B1、B2级的保温材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除采用B1级保温材料且建筑高度不大于 24米的公共建筑或采用B1级保温材料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7米的住宅建筑外,建筑外墙上门、窗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0.50小时”;
2)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公共、住宅建筑,应设避难层(间):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1小时);建筑高度大于54米的住宅建筑,每户应有一间房间符合下列规定:a)应靠外墙设置,并应设置可开启外窗;b) 内、外墙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小时,该房间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具有防烟性能,其耐火完整性不宜低于1.00小时,外窗的耐火完整性不宜低于1.00小时;
3)高层病房楼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或耐火完整性不低于1.00小时的C类防火窗。
针对上述新的建筑防火规范对防火窗要求的全新改革,传统的防火窗在气密性、耐久性和防火性能等方面大多无法满足新的建筑防火规范要求,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新的防火窗。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密性好、使用耐久、带隐形铰链开启方式的防火窗。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隐形铰链开启方式的防火窗,包括窗扇、窗框和开关装置,窗扇与窗框之间通过铰链联接,窗扇的外框与窗框的内框之间设有用于安装铰链的安装区间,所述铰链设置在窗扇的顶部和底部,所述铰链包括连接臂Ⅰ、连接臂Ⅱ、固定杆Ⅰ和固定杆Ⅱ,所述连接臂Ⅰ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杆Ⅰ、固定杆Ⅱ铰接形成铰接点Ⅰ、铰接点Ⅱ,所述连接臂Ⅱ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杆Ⅰ、固定杆Ⅱ铰接形成铰接点Ⅲ、铰接点Ⅳ,所述固定杆Ⅰ、固定杆Ⅱ分别固定安装在窗框的内框和窗扇的外框,窗扇在关闭状态下,铰接点Ⅰ、铰接点Ⅱ、铰接点Ⅳ处于同一直线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连接臂Ⅰ的中部向外扩展形成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靠近连接臂Ⅱ的一侧设有用于容纳连接臂Ⅱ的避空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连接臂Ⅱ包括直臂部分和斜臂部分,窗扇在关闭状态下,直臂部分收入至避空部内,斜臂部分从直臂部分沿开窗方向延伸设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窗扇的外框设有向内凹陷的安装槽,固定杆Ⅱ安装在安装槽内。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安装槽环绕窗扇的外框一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鹤山市恒保防火玻璃厂有限公司,未经鹤山市恒保防火玻璃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33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