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膜纵拉辊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63017.5 | 申请日: | 2019-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8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 发明(设计)人: | 施伟;刘贵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诺庆制辊(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D23/30 | 分类号: | G05D23/30;B29C5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骁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15 | 代理人: | 赵峰 |
| 地址: | 201414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膜 纵拉辊 | ||
一种薄膜纵拉辊,包括辊体,辊体的辊壁中设置有发热元件,发热元件的外侧设置有均热层,辊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端盖、第二端盖;第二端盖同轴套设有次级线圈,第二端盖与次级线圈之间设置有间隙,次级线圈的外侧套设有次级环形PCB电路板,次级环形PCB电路板的外侧套设有次级环形天线,次级线圈的两端与发热元件的电源接口连接,次级线圈与发热元件的电源接口之间设置有功率调节执行器。本发明采用电热棒作为发热元件,成本较低,测温探头设置在辊壁中,可以更真实地反馈辊体的温度,在温度的闭环控制中,减少控制滞后效应。发热电源采用无线变压器的原理进行供电传输,可以保证能效可靠性,安装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薄膜加工技术,具体来说是一种薄膜纵拉辊。
背景技术
单向或双向拉伸薄膜广泛的应用到产品包装、功能性薄膜、锂电池隔膜、光学膜等领域。其薄膜生产工艺分为挤出铸片、纵向拉伸、横向拉伸、电晕处理、收卷、时效处理、分切等工序组成。
包装薄膜及功能性薄膜纵拉工序一般采用多点连续拉伸方法。即将前道铸片淬取得到的塑料膜片以“S”型包绕多支加热辊并在一定的速差进行薄膜纵向牵伸,重新取向分子排列结构。双拉薄膜及流延薄膜占我国塑料薄膜产业大部分市场份额。
纵向拉伸辊温度范围根据不同生产材料的加工工艺,加热温度通常在80~200℃,加热方式主要采用热水循环加热及导热油循环加热方式,为适应更高的工艺温度调节范围,市场设备主要以导热油循环加热方式为主。
中国双向拉伸行业产能至今约300万吨/年,已经严重过剩,再加上国外的反倾销制裁,市场竞争相当激烈,为适应市场生存环境,大多企业都在自主技术创新及新品类薄膜的开发,一方面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开拓新的技术领域,避免淘汰出局。针对于薄膜生产线本身,也是各企业争先技术创新主要目标,大家都在降耗节能、提高产能及提升性能上做足文章,大多是以加宽产品宽幅及提高生产速度来达到目的。
针对性能提升方面,纵拉段是薄膜性能的一个重要生产序段,提高其性能精度、降低该工艺段的生产成本,对整体效益是相当可观的,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薄膜纵拉辊存在的技术问题总结如下:
1.辊体加热方式采用导热油循环加热,存在温度控制滞后、精度及均匀性不好,影响膜片在纵向拉伸过程中的分子取向排列精度,存在热油泄漏污染环境及火灾隐患;需要庞大的油路管路及模温机,占地面积大。同时管路散热大,增加环境温度,造成车间空调负荷加重,加剧能源浪费;生产线中通常采用一个模温机的输出管道分配到对应的多支辊体,压力分配有差异,导致辊体表面温度均匀不一。
2.同时温度采样点只设置在模温机回油口,无法做到单支辊面温度控制的精准性,无法进行数据的有效采集,也无法作为工艺控制的依据;
3.导热油循环加热过程中,高温热油会先经过轴端再进入辊腔体,导致轴承位的轴承及相关附近连接部件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增加,加剧使用维护成本;
4.综合故障率的增加,使用停机率增加,会增加开机原材料的损耗,产出比下降,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膜纵拉辊,所述的这种薄膜纵拉辊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薄膜纵拉辊的辊体温度不均匀和无法有效收集温度数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薄膜纵拉辊,包括一个辊体,所述辊体的辊壁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的外侧设置有一个均热层,所述辊体的一端设置有一个第一端盖,所述辊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一个第二端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诺庆制辊(上海)有限公司,未经诺庆制辊(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30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