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级单吸旋喷泵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62197.5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6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伟;齐翠霞;刘在伦;曾继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王东伟 |
主分类号: | F04D1/00 | 分类号: | F04D1/00;F04D1/06;F04D13/06;F04D29/22;F04D29/66;F04D29/08;F04D29/42;F04D29/44;F04D29/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级 单吸旋喷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级单吸旋喷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壳盖板与一级叶轮制作成一体,所述旋壳与二级叶轮制作成一体。泵轴带动旋壳及与其固连的旋转隔板、旋壳盖板一起旋转,实现了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串联并同步旋转工作;所述二级集流管安装在二级旋转腔体内,所述一级集流管安装在二级集流管的水平直管段上的O型密封圈上,使其位于一级旋转腔体内,且一级集流管在二级集流管上无相对的周向转动和轴向移动。所述进水弯管的内孔从二级集流管的水平直管段及其上的2个O型密封圈、键上穿入,且二级集流管在进水弯管的内孔无相对的周向转动和轴向移动。本发明实现了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4串联工作,对提高旋喷泵效率、改善汽蚀性能有十分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泵技术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两级单吸旋喷泵的结构及工作方式。
背景技术
旋喷泵是一种工作原理和结构很独特的极低比转数的泵,其比转数约为 5~30,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冶金、化肥、制约、碳黑等行业。公知的旋喷泵是装有一个叶轮和一个集流管的单级泵,液体经吸入管路流入叶轮,在叶轮内获得能量后进入旋转腔体,由于旋转腔体的旋转速度对其内的液体有旋转效应,从叶轮出口流出的液体又获得了能量,最后由集流管输出。现有技术中的旋喷泵存在以下不足:旋喷泵的叶轮与极低比转数离心泵的叶轮无本质的区别,旋喷泵存在小流量运行不稳定、汽蚀性能差、效率低的问题;公知的旋喷泵是通过齿轮增速器来提高其转速,以满足高扬程的使用条件,这种结构的旋喷泵振动噪声大,结构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两级单吸旋喷泵。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的两级单吸旋喷泵,主要包括转子部件、集流管定子部件、单端面机械密封的静环17、外壳6、外壳盖板10、2个O型密封圈20、键21、2 个圆螺母22和进水弯管19。
转子部件是由泵轴2、螺栓33、旋壳3及与旋壳3制作成一体的二级叶轮4、旋转隔板8、密封环27、螺栓29、旋壳盖板14及与旋壳盖板14制作成一体的一级叶轮13、单端面机械密封的动环16、螺钉15组成。旋壳3通过螺栓 33固连在泵轴2上,旋转隔板8安装在旋壳3与旋壳盖板14之间,并通过螺栓 29将旋壳3、旋转隔板8和旋壳盖板14固连成一个整体,旋转隔板8及其上的密封环27与旋壳盖板14形成了一级旋转腔体12,旋转隔板8及其上的密封环27与旋壳3形成了二级旋转腔体5。密封环27以过盈配合装在旋转隔板8上,它与二级集流管7的圆柱体的右侧的外径形成了一定的径向间隙;二级叶轮4(其与旋壳3制作成一体)的进口处的外径与二级集流管7上的密封环31形成了一定的径向间隙,一级叶轮13(其与旋壳盖板14制作成一体)的左侧圆柱体的外径与一级集流管11上的密封环26形成了一定的间隙;旋壳盖板14上装有单端面机械密封的动环16,并通过螺钉15固连在旋壳盖板14上。当电动机通过泵轴2带动转子部件高速旋转时,实现了一级叶轮13(其与旋壳盖板14制作成一体)和二级叶轮4(其与旋壳3上制作成一体)串联并同步高速旋转工作。
集流管定子部件是由二级集流管7、密封环31、一级集流管11、O型密封圈28、键9、密封环26、O型密封圈25、轴用弹性挡圈24组成。二级集流管 7及其上的密封环31安装在二级旋转腔体5内,一级集流管11及其上的O型密封圈28、键9、密封环26安装在二级集流管7的水平直管段上的O型密封圈25 上,使其位于一级旋转腔体12内,并使一级集流管11及其上的O型密封圈28 和键9装在二级集流管7的圆柱体的右侧的内孔,并使一级集流管11与二级集流管7的圆柱体的右侧的端面靠实,限制一级集流管11在二级集流管7的水平直管段上轴向左移动,键9防止一级集流管11与二级集流管7产生相对的周向运动,O型密封圈25和O型密封圈28起到密封的效果;轴用弹性挡圈24安装在二级集流管7上,限制一级集流管11在二级集流管7的水平直管段上轴向右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王东伟,未经兰州理工大学;王东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21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