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惯性可调低频隔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62124.6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25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川;樊创碧;王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5/02 | 分类号: | F16F15/02;F16F15/04;F16F15/2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惯性 可调 低频 装置 | ||
一种惯性可调低频隔振装置,属于工程隔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传统减震系统无法对低频的振动产生有效的抑制,并且对于减震系统中质量的调节十分不便,不利于对不同频段产生有效的减振效果的问题,本发明所述隔振装置包括底座、托板、支撑机构、减震机构和配重机构,所述底座和托板上下相对设置,支撑机构设置在底座和托板之间,且支撑机构的一端与底座固定连接,支撑机构的另一端与托板固定连接,减震机构设置在支撑机构的内部,且减震机构与支撑机构固定连接,配重机构设置在支撑机构的一侧,且配重机构与支撑机构固定连接。本发明主要应用于工程制造领域中的低频隔振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隔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惯性可调低频隔振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科学技术与工程研究中常会遇到振动系统,并且在大多数工程实践中都存在一个隔振问题。在实践生活中人体就是一个及其优良的隔振结构。在这项研究中,一种新型的被动人体激发抗振结构与非线性惯性耦合HBIAVS-NI)被用于其先进的振动隔离。利用仿生制作包含外骨骼与内肌肉的系统,对主要频率一般集中在低频段的低频振动,进行隔振处理。这种微振动将对结构内部的机密装置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低频隔振平台设计,将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价值与理论研究意义。传统的减振系统,无法对低频的振动产生有效的抑制,并且对于减震系统中质量的调节十分不便,不利于对不同频段产生有效的减振效果,因此研发一种惯性可调低频隔振装置是很符合科研需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传统减震系统无法对低频的振动产生有效的抑制,并且对于减震系统中质量的调节十分不便,不利于对不同频段产生有效的减振效果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惯性可调低频隔振装置。
一种惯性可调低频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装置包括底座、托板、支撑机构、减震机构和配重机构,所述底座和托板上下相对设置,支撑机构设置在底座和托板之间,且支撑机构的一端与底座固定连接,支撑机构的另一端与托板固定连接,减震机构设置在支撑机构的内部,且减震机构与支撑机构固定连接,配重机构设置在支撑机构的一侧,且配重机构与支撑机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三号圆柱连杆、四号圆柱连杆、两个一号圆柱连杆、两个L型刚性板、两个刚性支板和两个支撑桁架,所述支撑桁架为“8”字型架体,两个支撑桁架通过三号圆柱连杆、四号圆柱连杆和两个一号圆柱连杆相连,四号圆柱连杆设置两个支撑桁架的中心处,三号圆柱连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一个支撑桁架并与其转动连接,两个一号圆柱连杆均设置在四号圆柱连杆的下部,且两个一号圆柱连杆相对设置,每个一号圆柱连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一个支撑桁架并与其转动连接,三号圆柱连杆设置在两个一号圆柱连杆的下方,且三号圆柱连杆与四号圆柱连杆相对设置,三号圆柱连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一个支撑桁架并与其转动连接,三号圆柱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一个刚性支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每个刚性支板的底面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每个支撑桁架的顶部与一个L型刚性板中的竖板转动连接,每个L型刚性板横板固接在托板的下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桁架包括两个一号三孔长杆和四个一号两孔短杆,两个一号三孔长杆呈X型设置,且两个一号三孔长杆铰接,四个一号两孔短杆中的两个一号两孔短杆设置在两个一号三孔长杆的上方,两个一号两孔短杆中一个一号两孔短杆的一端与另一个一号两孔短杆的一端铰接,两个一号两孔短杆中的每个两孔短杆的另一端与一个一号三孔长杆的一端铰接,四个一号两孔短杆中的另外两个一号两孔短杆设置在两个一号三孔长杆的下方,另外两个一号两孔短杆中一个一号两孔短杆的一端与另一个一号两孔短杆的一端铰接,另外两个一号两孔短杆中的每个一号两孔短杆的另一端与一个一号三孔长杆的另一端铰接,四号圆柱连杆设置在两个一号三孔长杆的铰接处,三号圆柱连杆设置在位于两个一号三孔长杆下方的两个一号两孔短杆的铰接处,每个一号圆柱连杆设置在位于两个一号三孔长杆下方的两个一号两孔短杆中的每个一号两孔短杆与一个一号三孔长杆的铰接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21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旋转复用窗户
- 下一篇:一种带钢生产用上防锈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