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事件处理结果的数据分析模型及分析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58027.X | 申请日: | 2019-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7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陈书平;于长琦;王绪繁;肖志刚;刘宇;陆明翔;楼永明;刘鲁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华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6/33 | 分类号: | G06F16/33;G06F16/3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席卷 |
| 地址: | 10003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事件 处理 结果 数据 分析 模型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事件处理结果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0、将事件集合按照处理的过程抽象成若干个按照时间轴分布的抽象体,并在该时间轴上设置事件处理节点;步骤200、在整个事件上设置若干个不同的耦合节点,依据耦合节点将具有相互关系的抽象体连续起来形成数据体;步骤300、对每一个数据体的成因进行枚举分析,根据枚举分析的结果匹配事件处理结果的相关系数;步骤400、依据相关系数将每个数据体中相关的事件进一步以更高的形式抽象出来;还包括一种数据分析模型,本发明基于抽象化的处理将复杂事件进行数据,从而可以快速筛选出目标事件,检测范围广,且检测结果中包含不同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数据处理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事件处理结果的数据分析模型及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复杂事件处理是一项基于分散信息的系统中提取目标信息的一种技术,这项技术使系统的使用者能够从大量信息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种信息可以是低层的网络处理数据,也可以是高层的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是低层还是高层数据是由系统的操作人员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来控制的,是可以随时改变的。
但是在现有复杂事件的数据分析中往往是直接对事件本身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将存在以下两方面的缺陷:
第一,事件本身包含的信息量太多,无法找到事件的聚焦点,难以在有限的计算资源中快速进行筛选获得目标信息;
第二,现有方式中对于数据的筛选标准是确定的,即基于同一标准进行的筛选,无法根据不同的需求来确定不同的筛选标准,不能满足不同现实情况下对于复杂事件数据的处理。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事件处理结果的数据分析模型及分析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信息量大难以计算处理以及不能灵活变更筛选标准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事件处理结果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将事件集合按照处理的过程抽象成若干个按照时间轴分布的抽象体,并在该时间轴上设置事件处理节点;
步骤200、在整个事件上设置若干个不同的耦合节点,依据耦合节点将具有相互关系的抽象体连续起来形成数据体;
步骤300、对每一个数据体的成因进行枚举分析,根据枚举分析的结果匹配事件处理结果的相关系数;
步骤400、依据相关系数将每个数据体中相关的事件进一步以更高的形式抽象出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步骤100中,将时间抽象为抽象体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101、选择事件集合,并在所述事件集合内按照时间轴的分布将事件顺次排列;
步骤102、在所述事件集合中按照时间段进行分区,并在每个分区内对每个事件进行标识,标识原则为分区号、分区内序号、整体序号;
步骤103、对经过标识的每个事件赋予自身属性进行抽象化形成抽象体。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自身属性包括包含时间、地点、涉及部门和人员的头文件、包含事件的起因、简要经过和结果的摘要文件、包含事件详细经过的映射文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步骤100中还包括定义事件的性质,并根据事件性质的不同设定两种处理方式,具体包括:
监督事件,根据预定义的事件类型以及对应事件类型设定的处理方式对所述时间进行处理和反馈;
自定义时间,由创建人根据事件的类型和性质分发至相应的处理人进行处理和反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华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华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80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