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级生态景观溢流堰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57780.7 | 申请日: | 2019-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61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 发明(设计)人: | 翟东辉;符强;冯光伟;牛贺道;王荣荣;庞巧东;徐涛;李孟洋;汪鹏;王德勇;贾文俊;吴彦峰;赵通阳;徐彦华;郝小玉;刘春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7/02 | 分类号: | E02B7/02;E02B8/08 | 
| 代理公司: | 41114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韩鹏程 | 
| 地址: | 450016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溢流堰 槽道 溢流 水池 交替布置 一级溢流 差动式 每一级 堰顶 鱼道 溢流堰结构 复合结构 空气结合 铅丝石笼 生态环境 生态景观 水流方向 土工布层 下落过程 种植土层 衔接 溶解氧 上端口 下端口 相邻级 叠置 水中 微生物 河流 上游 延伸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级生态景观溢流堰结构,包括自上游至下游依次衔接的多级溢流堰,每一级所述溢流堰的堰顶构造均为差动式三角形交替布置;相邻级溢流堰之间均设置有仿自然鱼道,所述仿自然鱼道为沿水流方向设置的槽道,所述槽道的上端口与上一级溢流堰的堰顶相衔接,槽道的下端口延伸至下一级溢流堰的溢流水池底部;每一级溢流堰的所述溢流水池的护底均为自下而上依次叠置的土工布层、铅丝石笼层和种植土层复合结构。本发明采用差动式三角形交替布置,使得水流在下落过程中充分与空气结合,增加了河流曝气性能,提高了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给溢流水池内的动、植物和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营造了富有生机的色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溢流堰,尤其是涉及多级生态景观溢流堰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水生态文明的建设,改善滨水生态环境水平是当今河道综合治理的发展之旨。按照生态景观需求,溢流堰便是常见的拦蓄水结构之一。近年来出现了各种考虑景观要求而建设的低水头溢流堰,即通过壅高水位以在溢流堰上游局部河段取得一定程度的水景观效果;这些溢流堰基本上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或浆砌石硬化结构,且体量较大,线条型式单一,仅考虑了防洪、拦蓄水、灌溉等基本功能,而未考虑溢流堰本身的景观效果及河流生态环境要求。其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1、溢流堰堰顶结构简单、线条单一化,溢流水体掺气不足,河流曝气性能较弱,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较低;2、溢流堰平面形态单一、生硬,自身景观效果差;3、河流的纵向连通性被隔断,导致鱼类等生物物种自由迁徙的通道被阻隔,使原有生物生存受影响甚至无法生存,从而造成水中生物的多样性降低,甚至某些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级生态景观溢流堰结构,实现从工程水利向生态水利的转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多级生态景观溢流堰结构,包括自上游至下游依次衔接的多级溢流堰,每一级所述溢流堰的堰顶构造均为差动式三角形交替布置;相邻级溢流堰之间均设置有仿自然鱼道,所述仿自然鱼道为沿水流方向设置的槽道,所述槽道的上端口与上一级溢流堰的堰顶相衔接,槽道的下端口延伸至下一级溢流堰的溢流水池底部;每一级溢流堰的所述溢流水池的护底均为自下而上依次叠置的土工布层、铅丝石笼层和种植土层复合结构。
所述槽道内沿水流方向铺设有碎石及在碎石结构上布置有漂石;每一级所述溢流堰的所述溢流水池内均种植有水生植物。
每一级所述溢流堰的所述溢流水池内均设置有景观石。
所述铅丝石笼层的厚度为0.5m,所述种植土层的厚度为0.3m。
设置在相邻级溢流堰之间的所述仿自然鱼道为多个,上、下相邻的多个仿自然鱼道交错布置
本发明优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本发明以多级低水头溢流堰代替现有单体高水头堰,丰富了现有的单一溢流堰形式,且体量较小,施工便捷;
2、各级溢流堰的堰顶构造采用差动式三角形交替布置,使得水流在下落过程中充分与空气结合,增加了河流曝气性能,提高了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给溢流水池内的动、植物和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营造了富有生机的色彩;
3、各级溢流堰之间交替设置多条鱼道,有效连通了水生物洄游通道,并在鱼道底部铺设碎石及在碎石结构上零散布置一些漂石,增加了鱼道的粗糙效果,使鱼道内的水流结构更富多样化,凸显了河道生态性能要求;
4、溢流水池护底为“土工布+铅丝石笼+种植土”复合防护生态结构,提高了生态结构稳定性,并在其上布置零星的景观石及种植水生植物,达到人文景观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平面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77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高低坝取水原理下的净水方法及取水结构
 - 下一篇:一种水力驱动型可调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