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力工程的顶管机掘进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56321.7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3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毕升;李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电工联盟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9/12;E21D11/08;E21D11/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力工程 顶管机 掘进 施工工艺 | ||
本发明涉及电力工程施工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力工程的顶管机掘进施工工艺,一、工前准备,先根据设计要求开挖工作井,后在地面上建立测量控制平台,将测量控制网格引放至工作井内,精确测出后续顶进设备的顶进轴线,然后将顶进后靠吊入工作井内安装,并在顶进后靠与工作井壁之间的空隙用砼填塞密实,保证施工过程能承受主顶后座力,最后将主顶装置和活动导轨在经纬仪和水平仪的监测下,精确牢靠的安装于工作井内。该用于电力工程的顶管机掘进施工工艺,解决了现有的地下施工方式在掘进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较多,会影响其工期完成效率,并且施工过程容易造成人员的受伤,安全性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工程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电力工程的顶管机掘进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电力工程,即与电能的生产、输送和分配有关的工程,广义上还包括把电作为动力和能源在多种领域中应用的工程,同时可理解到送变电业扩工程,而在地下施工时,就需要预先利用顶管机设备进行施工开孔,方便后续工程的施工。
现有的地下施工方式一般都是直接将整个地面用挖机挖开,然后由人下到地底进行施工,但是这种施工方式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耗时长、占用场地大,对于交通运输非常不利,因此很多城市要求停止这种直接将地面挖开进行施工的方式,并且人工掘进易出现安全性低、打眼速度慢、爆破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和出矸困难等问题,效率并不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力工程的顶管机掘进施工工艺,具备安全性能高且掘进效率高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地下施工方式在掘进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较多,会影响其工期完成效率,并且施工过程容易造成人员的受伤,安全性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安全性能高且掘进效率高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一、工前准备,先根据设计要求开挖工作井,后在地面上建立测量控制平台,将测量控制网格引放至工作井内,精确测出后续顶进设备的顶进轴线,然后将顶进后靠吊入工作井内安装,并在顶进后靠与工作井壁之间的空隙用砼填塞密实,保证施工过程能承受主顶后座力,最后将主顶装置和活动导轨在经纬仪和水平仪的监测下,精确牢靠的安装于工作井内,后在工作井内合理搭建工作平台、配电箱、主顶动力箱和控制台等,铺设各种电缆、管线和油路灯;
二、在安装结束好,将顶管机吊放入工作井内,并将六台150t双作用油缸布置于顶管机外侧,并设置有与油缸电连接的控制阀件,每个双作用油缸都通过万向铰与顶管机壳体连接在一起,后连通电气和液压系统,进行出洞前的总调试;
三、在对工作井进行初步出洞调试时,用于出洞处的封门采用外封门,封门内外分别用防水玻璃布与防水涂料涂布作防护处理,并在洞门内作两道横梁,工作井内于洞口300mm处安装预埋铁件,外封门底部插入由预埋铁件组成的楔形槽中,顶部延伸至高于地面300mm处与工作井的井体钢筋连接,可防止外封门在顶进设备工作时脱落,在洞口处安装双层止水琮,并在顶管机密封舱内填充黄粘土;
四、在洞口内接长顶进导轨,并预先做好限位块,并将外封门内的横梁割除,在洞门内将钢板桩顶松,顶管机内布设有坡度板和光靶,顶管机尾环外部呈环绕等近距布置有压浆孔,再将顶管机顶入止水琮内,至顶管机尾部离外封门约10cm时停止,再拔除外封门,利用J2激光经纬仪置于顶进轴线上,跟踪顶管机内部光靶测尺进行观测,精确控制顶管机的继续顶进,至主顶行程伸足时,将顶管机尾部与限位块烧焊,后缩回主顶千斤顶,拆除洞口处的管线,再吊放砼管节,砼管节上也呈环绕等近距布置有压浆孔,然后连接洞处的管线,割除限位块,继续顶进,顶管机进洞后,尽快把顶管机和砼管节分离,重复这个过程,即完成顶管机的掘进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电工联盟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电工联盟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63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