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降解血流导向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55852.4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46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贺迎坤;朱世杰;孔令华;何艳艳;张一林;李天晓;关绍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贺迎坤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A61L31/02;A61L31/14;A61L31/16 |
代理公司: | 郑州华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44 | 代理人: | 徐小磊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解 血流 导向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降解血流导向装置,包括由可降解金属合金制成的支架本体,支架本体包括中部致密段和设置于中部致密段两端的两端疏松段,中部致密段的金属覆盖率为30~35%,两端疏松段的金属覆盖率小于中部致密段的金属覆盖率,中部致密段的外周涂覆有辅助涂层,辅助涂层包括位于最外侧的促进血管壁生长层。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血流导向装置不能在体内降解而导致的容易造成新的血管堵塞和需要二次手术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血管瘤治疗的可降解血流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在血液流动力学负荷和其他因素作用下,逐渐扩张形成的脑血管瘤样凸起。亚洲人群中颅内动脉瘤患病率较高,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致死、致残率极高。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其中一种血管内介入治疗方式是通过在血管瘤处放置一个血流导向装置,从而阻塞血管瘤内与血管之间的血液交换,如中国专利CN208048758U公开的“一种可回收的血流导向装置”,该血流导向装置包括网管支架,网管支架由中部的致密部分和设置于致密部分两端的疏松部分构成。使用时,通过导管将网管支架送至血管瘤位置,网管支架张开,疏松部分固定于血管瘤两侧的血管壁上,致密部分则封堵住血管瘤的瘤口,阻止血管瘤与血管之间的血液交换。网管支架在人体内一段时间后,血管瘤逐渐萎缩,血管瘤的瘤口处内膜增生,新愈合的血管壁将封堵血管瘤的瘤口,然后配合设备将网管支架由体内取出,对网管支架进行回收。
现有的这种血流导向装置存在的问题在于:网管支架的回收需要进行二次手术,二次手术增加了手术风险,此外,不可降解的网管支架在人体内作为外来异物,在回收前,有可能会从血管壁上脱落而移动至其它血管中造成血栓和血管堵塞,影响患者生命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解血流导向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血流导向装置不能在体内降解而导致的容易造成新的血管堵塞和需要二次手术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降解血流导向装置,包括由可降解金属合金制成的支架本体,支架本体包括中部致密段和设置于中部致密段两端的两端疏松段,中部致密段的金属覆盖率为30~35%,两端疏松段的金属覆盖率小于中部致密段的金属覆盖率,中部致密段的外周涂覆有辅助涂层,辅助涂层包括位于最外侧的促进血管壁生长层。
促进血管壁生长层由重组phVEGF基因质粒和重组pheNOS基因质粒构成。
所述两端疏松段的金属覆盖率为15~28%。
所述可降解金属合金为Mg-Zn-Y-Nd-Ag镁合金或Mg-Zn-Y-Nd镁合金。
所述辅助涂层还包括位于中部致密段与促进血管壁生长层之间的APTES涂层,两端疏松段外周涂覆有APTES涂层。
中部致密段的两端和支架本体的两端设有与支架本体编织在一起的环形Pt显影丝。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中,支架本体整体由可降解金属合金制成,使用时,中间致密段封堵住血管瘤的瘤口位置,中间致密段的30~35%金属覆盖率,既保证中间致密段有足够的金属弹性,又可以很好阻止血管瘤内血液与血管内血液的交换,同时中间致密段的金属覆盖率较高,因此其上可以涂覆较多的促进血管壁生长层,促进血管壁生长层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并抑制内膜的过度增生,尽快在中间致密段外周长成新的血管壁以达到完全封堵血管瘤的目的,这样就可以避免血管瘤瘤口未被完全封堵而支架本体就已经降解的问题,保证治疗效果,治疗完成后,支架本体在体内降解,不需要二次手术,也不用担心支架本体造成再狭窄而引起新的血管堵塞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使用状态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贺迎坤,未经贺迎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58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