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边框支撑互补扣合金属钎焊不锈钢边框调控真空玻璃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55727.3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2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徐宝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宝安 |
主分类号: | C03C27/08 | 分类号: | C03C2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边框 支撑 互补 金属 钎焊 不锈钢 调控 真空 | ||
本发明利用金属导电性能的不同,通过金属钎焊工艺和不锈钢边框共同作用,将玻璃边框支撑点阵有机结合,在真空钎焊炉内通过加热抽真空,实现钢化玻璃板之间的抽真空。之后,通过钎焊封闭真空钢化玻璃板的边沿,制成真空钢化玻璃板。在真空钢化玻璃板上,设有联通两侧的联通密封管件。此玻璃克服了现有真空玻璃通过脆性的低温玻璃焊接的方式,用拥有可伐特性的金属实现了金属对不锈钢和玻璃的真空钎焊。解决了目前真空玻璃存在的问题,并使真空玻璃在不失钢化的前提下,制成大面积真空玻璃,此发明工艺简单,钎焊密封效果好,寿命长,且是钢化安全玻璃,是目前真空玻璃的发展方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真空钎焊技术,对玻璃和金属进行钎焊封接,制造一种功能真空调控钢化玻璃板。属于玻璃建材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功能玻璃主流有中空玻璃、真空玻璃。
中空玻璃保温性能并不理想,因两层玻璃之间没有相互支撑,不能互相借力,使得玻璃抗风压能力弱,容易因玻璃共振而破碎。而且,还存在粘接胶漏气后,玻璃存在结露的问题。
真空玻璃是由两层玻璃板夹层设支撑,周边通过密封粘接剂粘接抽真空封闭制成。真空玻璃是目前节能效果最好的透明功能真空玻璃,具有重量轻、厚度薄、传热系数小、隔音效果好等一系列优点,是理想的节能建筑材料。但是因为其昂贵的生产成本,及尚无法达到高层建筑所要求的钢化玻璃安全性要求,目前尚未得到大规模的应用。由于真空玻璃周边密封粘接剂粘接为低温玻璃熔封,使其制造工艺、成本、成品率,机械性能和尺寸规格均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且很难实现对玻璃板的钢化处理,使玻璃强度和安全性能受到影响。一旦玻璃熔封边由于应力等原因损坏漏真空,则整个真空玻璃将丧失良好的隔音、保温性能。
现有真空玻璃的上述缺点是由其设计结构和生产工艺造成的。现有真空玻璃即两片玻璃原片之间用微小的支撑物点阵隔开,周边用低熔点玻璃料熔封,通过玻璃抽气管进行“排气”后封口,形成气压低于0.1Pa厚度仅为0.1-0.2mm的真空层。因此真空玻璃的生产必须经过多道工序来完成,包括:1)抽气口钻孔、2)支撑物布放、3)玻璃钎焊料布涂、4)玻璃合片、5)高温封边/抽气口钎焊、6)高温抽气/封口、和7)吸气剂解封。
申请人 [刘伟杰]申请了《一种低成本钢化真空玻璃及其制作方法》申请号CN200910188347.2
此申请提供一种真空玻璃及其制造方法,它是用与玻璃原片融为一体的微凸点支撑物取代现有的不锈钢支撑物布放工艺,使用不会造成钢化玻璃原片退火的低温金属锡钎焊技术进行封边,及把传统的真空层抽气工序,和封边工序简约集成为抽气封边一体化工序。
此申请与现有真空玻璃及其制造工艺相比,虽然将抽真空和钎焊封接一次完成,安全性达到高层建筑使用标准。但由于需要涂覆烧结金水,锡钎焊温度低、真空钎焊炉加热温度低,玻璃及锡钎焊料放气不充分,抽真空效果差,玻璃真空夹层真空度低等原因,使得真空玻璃保温和隔音性能不尽如人意。
申请人 [南京工业大学]申请的《一种玻璃和金属真空钎焊工艺》 申请号CN200910234678.5的技术方案,则需在原工艺基础上,对玻璃表面进行化学电镀铜金属表面处理。而且启动加热系统后,需将工件随炉加热升温至550℃,保温至炉内真空度为4×10-2Pa,使工件各部位的温度均匀,而且还需对钎焊炉内继续升温至钎焊温度,并保温10~30min后停止加热,随炉慢慢冷却,真空玻璃出炉温度在50℃以下。
上述的高温封边工序则是造成现有真空玻璃,达不到高层建筑国家安全标准的主要原因。国家标准要求高层建筑玻璃构件必须使用钢化玻璃制造。但是因为现有高温封边玻璃钎焊料的熔化温度超过550℃,大大高于常规钢化玻璃的退火温度388℃,所以即使采用钢化玻璃来制造真空玻璃,它也会在封边工序过程中被退火成为普通玻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宝安,未经徐宝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57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