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变电站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255308.X | 申请日: | 2019-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77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 发明(设计)人: | 邹虚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清市泰博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 |
| 代理公司: | 苏州苏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77 | 代理人: | 方昊佳 |
| 地址: | 3256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变电站 | ||
1.一种智能变电站,包括变压器(1),所述变压器(1)包括一次端和二次端(2),所述一次端连接市电端(100),所述二次端(2)端部连接用户端(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变电站还包括电容器组(6),所述电容器组(6)设置在二次端(2)上,电容器组(6)与用户端(200)为并联关系;
所述智能变电站还包括功率因数测量模块,所述电容器组(6)包括若干相互独立且并联连接的电容(61),所述功率因数测量模块从二次端(2)上获取电信号并控制电容(61)接入二次端(2)的数量;
所述功率因数测量模块包括电压互感器(4)、电流互感器(5)、第一运放Y1、第二运放Y2、三极管S、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
所述电压互感器(4)设置在二次端(2)电路中获取输出给用户端(200)的电平信号u0,所述电流互感器(5)设置在二次端(2)电路中获取二次端(2)上的总电流信号并通过一电阻转换成电平信号ux,所述电平信号u0、ux均为模拟量信号;
所述第一运放Y1的负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接作为公共端并接入信号ux,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一运放Y1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S为NPN型,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S的集电极连接后共同连接在第一运放Y1的正输入端上,所述三极管S的基极与第二运放Y2的输出端相连接,三极管S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五电阻R5一端与第二运放Y2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运放Y2的两个输入端其中一个接入信号u0、另一个接地,所述第一运放Y1的输出端输出信号uf;所述信号uf传递给电容器组(6)用于控制接入二次端(2)的电容(61)的数量:
u0为高电平时,第二运放Y2输出端为低电平,三极管S截止,第一运放Y1的负向输入端通过R4接地,第一运放Y1作为正向放大器使用,uf与ux同向,当u0为低电平时,第二运放Y2输出端为高电平,三极管S导通,第一运放Y1的正向输入端优先接地,第一运放Y1作为反向放大器使用,uf与ux反向;
将所述信号uf傅里叶分解展开并整理,从uf的展开式中提取直流量,从直流量中提取功率因数,根据所述功率因数与1的偏离大小,控制接入二次端(2)的电容(61)的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阻R3与第一电阻R1的比值等于第三电阻R3与第四电阻R4的比值加一。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因数测量模块还包括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所述信号u0通过第六电阻R6接在第二运放Y2的负输入端,第二运放Y2的正输入端接地,所述第七电阻R7一端连接第二运放Y2的负输入端、另一端连接第二运放Y2输出端,所述第八电阻R8一端连接第二运放Y2的输出端,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S基极与第五电阻R5的公共端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因数测量模块还包括低通滤波器L,所述低通滤波器L设置在第一运放Y1的输出端后,低通滤波器L的截止频率为工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变电站还包括若干辅助联络端(3),所述辅助联络端(3)为二次端(2)在变压器(1)中的若干平行克隆结构,辅助联络端(3)的输出端分别与二次端的输出端并联,辅助联络端(3)分别设置独立的开关用于连接至二次端(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清市泰博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乐清市泰博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530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管打包装置用中转结构
- 下一篇:一种植物油基脂肪酸环氧单体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