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强管体近端推送性和远端柔顺性的微导管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54693.6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8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冯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海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50 北京市西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强 管体近端 推送 远端 柔顺 导管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属于介入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强管体近端推送性和远端柔顺性的微导管及其制作方法;通过在微导管管体制作中采用近段不锈钢丝网增强远段钨丝弹簧圈增强形成微导管管体的复合增强型中层,微导管外层则采用近段加厚高硬度树脂及远段低硬度树脂外层热熔接包覆,实现制作的微导管具有极好的近段推送及扭控性能和远段突出地柔顺,易于用于难以导入的人体深部迂曲部位的血管靶部位或颅内神经血管部位。文中描述了该型微导管的具体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介入医学领域,具体涉及通过管体结构设计及构成变化以及采用新的增强中层制作技术和近段外层加厚包覆,引入一种具有增强改进管体近段的推送性能和管体远段的柔顺性能为一体的微导管。主要特点是该微导管管体的近端的中层采用复合的不锈钢丝网增强和管体远端中层采用钨丝弹簧圈增强使其兼具良好的推送性能和优异的柔顺通过性能,特别适合与血管内介入时对体内血管深穿支靶点和神经脑血管介入的应用。
背景技术
由于血管内介入医学的不断进展以及精准医疗和靶向介入治疗的推进,在对于一些体内深在部位分支和神经脑血管的血管内诊疗过程中,由于自股动脉穿刺口起到达血管内介入诊治靶部位的血管路径不仅较长且弯曲迂回很多,而且都是位于体内血管网的深在较细分支,因而不仅要求微导管的近段具备极好的推送性和扭控性,还要求微导管的远段具有良好的柔顺性及跟踪性,才能实现最终抵达血管内通道的深部靶部位。如欲将微导管导入到位于肝脏内部各分叶内的血管分支或位于颅内大脑前、中、后动脉分支时,则要求微导管具备近段极好的推送性能和微导管远段具备良好的柔顺性。但目前设计及制作的微导管在进行肝脏分叶内血管分支的导入时,通常是需要先将管腔较大质地较硬的导引管或鞘管置入到腹腔动脉开口处附近,继而再通过微导管前段的柔顺段将微导管引入肝脏分叶内的血管分支。在进行神经脑血管导入时,则首先将内腔较大质地较硬的导引管置入到颈内动脉的下颌部段,继而经此导引管内腔将内置导丝的微导管向上推送,当微导管自导引管推出后,微导管前部的柔顺段才可慢慢经迂曲的脑动脉部分抵达大脑前、中或后动脉内的靶部位。由于目前微导管性能上的不足,这样的介入操作中存在两个困难之处:1)采用这样的经导引管或鞘管的“管中管”内推送将微导管引入临近靶部位的方法是因为目前设计制作的微导管存在的微导管近段刚性不足,硬度不够,推送性能缺陷而借助导引管或鞘管所致。2)最后靶部位的导入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操作才能完成,这表明微导管远段的柔顺性不够造成的。目前所设计制作的微导管通常在其近端起点至其远端的终点在外径上变化不大;其中层采用单一类型的增强方式,如不锈钢圆丝或扁丝编织网增强、多股并行绕丝增强、单一弹簧圈增强等方式;外层利用不同硬度的树脂节段对接实现对导管的近段增强。这样的中层单一类型增强结合外层硬度节段性变化的管体的近段与远段之间在推送性能和柔顺性能上的差异性并不明显,因而导致微导管近段硬度和刚性不够,推送性能不足,微导管远段则难以被弯曲推进,柔顺性能差。如目前采用不锈钢丝增强全程中层制作的微导管因不锈钢丝网刚性强其柔顺及弯曲性能差性,其远段的柔顺性和导入到分支血管内的跟踪性能通常较差,而单纯采用弹簧圈增强中层的微导管则由于弹簧圈增强的刚性和硬度差而其近段推送性和扭控性能不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海,未经冯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46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拆装的硬质手机壳
- 下一篇:一种超声穿刺的提示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