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振动低的电机结构及水泵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52888.7 | 申请日: | 2019-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0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 发明(设计)人: | 刘华;卓明胜;王晨光;颜家桃;韩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D13/06 | 分类号: | F04D13/06;F04D29/58;F04D29/66;H02K5/20;H02K5/24;H02K9/19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任洋舟;廉振保 |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振动 电机 结构 水泵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振动低的电机结构及水泵。电机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腔体和连通的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在所述腔体的周侧形成第一螺旋线结构,所述第二冷却通道在所述腔体的周侧形成所述第二螺旋线结构。本发明提供的振动低的电机结构及水泵,利用连通的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使冷却液在壳体的同一端进出并在壳体内部进行热交换,从而保证冷却液在壳体内部的任意位置的温度相差不大,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因温差的不平衡而引起的振动,减少电机悬臂式振动,最终实现降低泵体振动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泵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振动低的电机结构及水泵。
背景技术
水泵振动主要来源两方面:电机及水力。电机散热方式一般有三种方式:气体冷却、液体冷却及通过导热材料进行散热,行业常规采用气体冷却(如风冷)和液体冷却。气体冷却一般采用在电机顶部增加风机,其换热效果不如水冷,导致风机体积较大,产生的振动源也较大。对振动要求比较高的水泵,一般采用水冷(属于液体冷却),其体积相对较小,振动也相对较小。水冷一般为单螺旋式冷却,其电机浸泡在冷却液中,不适合水泵冷却,而且随着冷却流道的延伸,冷却液吸收电机散热,温度会越来越高,换热效果会越来越差,温差的不平衡也会引起振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单螺旋式冷却方式温差不平衡而引起振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双螺旋线结构并使冷却液逆流传热而降低温差的振动低的电机结构及水泵。
一种电机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腔体和连通的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在所述腔体的周侧形成第一螺旋线结构,所述第二冷却通道在所述腔体的周侧形成第二螺旋线结构。
所述腔体内设置有转子,所述第一螺旋线结构的轴线和所述第二螺旋线结构的轴线均与所述转子的轴线共线。
所述壳体沿所述转子的轴线方向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一端处于所述第一端处,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另一端处于所述第二端处,且所述第一冷却通道靠近所述第二端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靠近所述第二端的端部连通。
所述电机结构应用于水泵,所述水泵在所述第一端处设置有泵体入口和泵体出口,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与所述泵体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却通道与所述泵体出口连通。
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流通面积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流通面积相同。
所述电机结构还包括连接管,所述第一冷却通道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泵体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却通道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泵体出口连通,且所述连接管的流通面积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流通面积的比例范围为1:1.5-1:3。
所述第一螺旋线结构的旋向和所述第二螺旋线结构的旋向相同,且所述第一螺旋线结构与所述第二螺旋线结构之间具有间隔,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宽度与所述间隔的宽度的比例范围为1:1.5-1:5。
所述壳体包括内壳和包覆于所述内壳周侧的外壳,所述内壳的外表面上或所述外壳的内表面上形成有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
一种水泵,包括上述的电机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振动低的电机结构及水泵,利用连通的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使冷却液在壳体的同一端进出并在壳体内部进行热交换,从而保证冷却液在壳体内部的任意位置的温度相差不大,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因温差的不平衡而引起的振动,减少电机悬臂式振动,最终实现降低泵体振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振动低的电机结构及水泵的实施例的电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壳体;2、第一冷却通道;3、第二冷却通道;4、转子;11、第一端;12、第二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28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