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哈茨木霉菌、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251870.5 | 申请日: | 2019-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20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 发明(设计)人: | 吴蓓蕾;蒋细良;李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B09C1/10;B09C1/00;C12R1/885 |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耿超 |
| 地址: | 10019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哈茨木 霉菌 微生物 及其 应用 | ||
本公开涉及一种哈茨木霉菌及其应用。本公开的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792。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菌剂,该微生物菌剂含有如上所述的哈茨木霉菌作为有效成分。本公开还提供了如上所述的哈茨木霉菌及如上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在修复石油污染中的应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可以更加快速彻底地去除污染土壤中的石油,从而修复环境,避免石油污染的扩散和破坏。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哈茨木霉菌、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石油污染是指石油开采、运输、装卸、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事故、不正常操作及检修等造成的石油烃类泄漏和排放引起的污染。例如,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井喷事故、输油管线和贮油罐的泄漏事故、油槽车和油轮的泄漏事故、油井清蜡和油田地面设备检修、炼油和石油化工生产装置检修等情况都会造成大量石油污染,石油烃类大量溢出,应当尽可能予以回收,但有的情况下回收很困难,仍会残留一部分,对环境(土壤、地面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石油污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油气污染大气环境,表现为油气挥发物与其它有害气体被太阳紫外线照射后,发生理化反应污染;或燃烧生成化学烟雾,产生致癌物和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等。二是污染土壤,石油进入土壤后,会破坏土壤结构、分散土粒,石油富含的反应基能与无机氮、磷结合并限制硝化作用和脱磷酸作用使土壤的透水性降低,使土壤有效磷、氮的含量减少,造成土壤盐碱化、毒化,导致土壤破坏和废毁;而且其中的多环芳烃有毒物,因有致癌、致变、致畸等活性并能通过食物链在动植物体内逐级富集,可以通过农作物尤其是地下水进入食物链系统,最终直接危害人类。第三是污染地下水和海水环境,地下水被石油污染会导致人们的生活用水资源被污染,影响人身健康;漂浮在海面上的石油会迅速扩散形成油膜,通过扩散、蒸发、溶解、乳化、光降解以及生物降解和吸收等进行迁移、转化。油类可沾附在鱼鳃上,使鱼窒息,抑制水鸟产卵和孵化,破坏其羽毛的不透水性,降低水产品质量。油膜形成可阻碍水体的复氧作用,影响海洋浮游生物生长,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现有的治理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学方法和生物修复法。物理法即热处理法,是通过焚烧或煅烧,可净化土壤中大部分有机污染物,但同时亦破坏土壤结构和组分,且价格昂贵而很难实施。化学方法即化学浸出法,化学浸出和水洗也可以获得较好的除油效果,但所用的化学试剂的二次污染问题限制了其应用。生物修复法利用微生物进行降解修复,但是现有的生物修复法对修复环境的温度较敏感,限制了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石油烃污染土壤不易修复且除油效率低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哈茨木霉菌。
本发明的发明人分离了一株哈茨木霉菌,发现其可以高效地降解石油,可以用于处理石油污染的土壤,修复石油污染造成的环境破坏,由此得到了本发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哈茨木霉菌,该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harzianum)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792。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微生物菌剂,含有菌体和培养基,所述菌体含有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792的哈茨木霉菌。
可选地,每克所述微生物菌剂中,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792的哈茨木霉菌的活菌数为108-1010CFU。
可选地,所述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固体培养基(PDA)和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D)。
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本公开第一方面所述的哈茨木霉菌或本公开第二方面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在修复石油污染中的应用。
可选地,所述石油污染包括石油污染的土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18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折叠式换梁机
- 下一篇:基于AI技术实现人脸微表情变化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