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偏振-天文夹角信息观测的自主航向与姿态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50896.8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74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郭雷;杨悦婷;杨健;张青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21/02 | 分类号: | G01C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安丽;杨学明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偏振 天文 夹角 信息 观测 自主 航向 姿态 确定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基于偏振‑天文夹角信息观测的自主航向与姿态确定方法。首先利用安装于载体坐标系b系的偏振传感器测量当前姿态下偏振矢量pb,根据不同方向上偏振传感器测得的偏振矢量,计算得到载体坐标系b系下的月亮矢量Lb,利用系统输出的姿态转换矩阵将Lb转化到导航坐标系n系中,得到系统测量得到的地理坐标系n系下的月亮矢量Ln;利用安装于载体坐标系b系的星敏感器,测得载体坐标系下的星光矢量Ab,根据星图匹配,结合天文年历,可以获得惯性坐标系i系下的星光矢量,结合时间与位置信息,进而获得n系下的星光矢量An;将载体坐标系b系下的星光矢量Ab和月亮矢量Lb的夹角α作为量测,建立该夹角α与平台误差角φ的关系,得到姿态量测方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偏振-天文夹角信息观测的自主航向与姿态确定方法,可用于地面机器人在夜间GPS干扰环境下的全自主导航,提高载体的生存能力。
背景技术
导航系统用于引导载体到达目地的,对于任务的完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现有导航方式包括惯性、视觉、天文、GPS、地磁等多采用组合的方式应用,充分利用不同导航系统优势。夜间环境光线较暗,基于可见光波段的导航方式如光流等都不能使用,同时,出于自身隐蔽性和抗干扰性能的考虑,GPS易受到干扰和被发现。对于复杂的导航环境,单一导航体制已经难以满足载体对导航系统的需求,设计适用于陌生复杂环境,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的导航系统至关重要。
偏振导航是基于仿生学发展起来的一种隐蔽性好,不需与外界进行信息交互的自主导航方法,其在日间的导航能力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有研究发现蜣螂在夜间利用天空偏振进行定向,证实了天空偏振光的夜间导航能力。但偏振导航精度较低,通常需与其他导航方式组合使用。天文导航是一种利用星光信息作为测量信息的导航方式,星敏感器作为目前测姿精度最高的仪器,又一直得到了各单位的青睐,但其精度受到惯导系统的限制。
现有组合导航方法多利用了卫星导航系统,如论文“基于矢量信息分配的INS/GNSS/CNS组合导航系统”、“INS/CNS/GPS组合导航系统仿真研究”,其组合导航系统受到卫星导航系统的制约,在存在电子干扰的环境下,容易导致组合导航系统精度急剧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从精度和稳定性的综合角度考虑,本文提出了基于偏振-天文夹角信息观测的自主航向与姿态确定方法,结合偏振信息与天文信息,确定载体姿态转换矩阵,提高载体姿态测量精度与抗干扰能力。本发明的方法还可增强系统抗干扰性,提高组合导航系统的生存能力,用于地面机器人导航。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基于偏振-天文夹角信息观测的自主航向与姿态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利用安装于载体坐标系即b系的偏振传感器测量当前姿态下偏振矢量pb,根据模块坐标系即m系下,不同偏振传感器在不同测量方向上测得的偏振矢量j,k代表不同的测量方向,结合偏振矢量与月亮矢量的垂直关系,计算得到载体坐标系b系下的月亮矢量Lb;
步骤2、利用导航系统输出的上一时刻的姿态转换矩阵将载体坐标系b系下的Lb转化到导航坐标系n系中,得到系统测量的导航坐标系n系下的月亮矢量的表示Ln;
步骤3、利用安装于载体坐标系b系的星敏感器,测得载体坐标系b系下的星光矢量Ab,根据星图匹配,结合天文年历,获得惯性坐标系即i系下的星光矢量Ai,结合时间与载体的位置信息,进而获得导航坐标系n系下的星光矢量A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08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