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下斜桩拔除防断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50593.6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2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增业;张良;施佳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9/02 | 分类号: | E02D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王晶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拔除 防断桩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斜桩拔除防断桩装置,具有一段无缝螺旋钢管,所述无缝螺旋钢管在待拔桩体进口端内壁上设有若干坡口钢板,且若干坡口钢板沿无缝螺旋钢管内壁均匀布置,位于坡口钢板上部的无缝螺旋钢管内壁上设有圆柱形滚轮,若干坡口钢板前端分别设有坡口。本发明的装置不仅适用于水域码头桩基的拔除,而且适用于陆地桩基的拔除,无论桩基为斜桩还是垂直桩,在拔除过程中均可以防止桩体破坏,有效解决地下桩基障碍物清理困难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桩基拔除装置,尤其是一种在水域码头桩基拔除施工中可防止桩体在拔除过程中产生破坏的防断桩装置。
背景技术
上海穿越长江、穿越黄浦江、穿越各种水域的盾构隧道建设至今已有三十年时间,从最初的轨交1号线建设至今,采用盾构法施工的地铁隧道、公路隧道等均有大量隧道穿越长江、黄浦江、苏州河等水域。盾构区间在穿越过程中难免会穿越已建成的轮渡或车辆渡码头,码头桩基便成为盾构穿越施工的障碍物。多数情况下,码头在建设初期并未考虑后期会有盾构穿越,在隧道轴线位置无预留空间,须拔除桩基,确保盾构顺利施工。码头桩基多数为预应力方桩、钢管桩,且多数在水中。拔除桩基定位困难,套管角度掌握困难,拔桩难度大,且极易造成待拔桩体断裂。
针对这一情况,为了减小桩体定位的难度,防止对待拔桩体产生破坏,急需研制一种应用于在水域码头桩基拔除施工中防止断桩的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防止在下套管过程中对桩基产生破坏,本发明提出一种水下斜桩拔除防断桩装置,采用防止水下斜桩断裂的施工技术,用于解决在水域码头桩基拔除时,由于多数桩基在水中,其倾斜度很难判断,且水面以下的桩基定位困难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下斜桩拔除防断桩装置,具有一段无缝螺旋钢管,所述无缝螺旋钢管在待拔桩体进口端内壁上设有若干坡口钢板,且若干坡口钢板沿无缝螺旋钢管内壁均匀拼接,位于坡口钢板上部的无缝螺旋钢管内壁上设有圆柱形滚轮,若干坡口钢板前端分别设有坡口。
进一步,所述无缝螺旋钢管内径大于待拔桩体对角线6-8cm,长度比待拔桩体长度多1m,所述无缝螺旋钢管的管壁厚为2cm。
进一步,所述坡口钢板的厚度为2cm。
进一步,所述坡口的数量多于待拔桩体边数的2倍。
进一步,所述坡口钢板之间的拼接处通过圆弧倒角过渡连接。
进一步,所述圆柱形滚轮中的滚轮通过钢板、轴承固定在无缝螺旋钢管内部,所述滚轮的宽度为待拔桩体边长的1/2,滚轮的数量宜为待拔桩体边数的3/4。
进一步,两段所述无缝螺旋钢管采用满焊连接,并增加腹板进行加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采用的套管内部增加坡口、增加圆柱形滚轮,在水域码头桩基拔除施工中可以有效防止待拔桩体破坏、断裂等,可顺利拔除桩体,减小拔桩区域后期项目的施工风险,确保障碍物清理完毕。
本发明设计的改造套管装置不仅适用于水域码头桩基的拔除,而且适用于陆地桩基的拔除,无论桩基为斜桩还是垂直桩,在拔除过程中均可以防止桩体破坏,有效解决了地下桩基障碍物清理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水下斜桩拔除防断桩装置纵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水下斜桩拔除防断桩装置横断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水下斜桩拔除防断桩装置下沉时最不利工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05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