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蒽环类抗生素心脏毒性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49230.0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468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蔡挺;蔡宝昌;史长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药科大学;南京海昌中药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353 | 分类号: | A61K31/353;A61K45/06;A61P9/00;A61K31/704 |
代理公司: | 南京思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8 | 代理人: | 吕鹏涛 |
地址: | 210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蒽环类 抗生素 心脏 毒性 药物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防治蒽环类抗生素心脏毒性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试验证明,甘草素可以降低阿霉素所致的心脏毒性,降低心肌酶水平,改善炎症反应,从而降低阿霉素心脏毒性引起的致死性,本发明对阿霉素所诱导的心脏毒性有显著的保护效果。本发明可以用于预防和减轻蒽环类抗生素诱导的心脏毒性,具有临床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甘草素在抗蒽环类抗生素心脏毒性方面的新应用,以及一种防治蒽环类抗生素心脏毒性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阿霉素又称多柔比星(DOX),是从松链丝菌浅灰色变株提取的蒽环类抗生素,能够嵌入DNA碱基对之间,并紧密结合到DNA上,阻止DNA依赖性RNA多聚酶的作用,干扰转录过程,抑制RNA的生成,也能阻止DNA的复制,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发现以来,其由于抗癌作用强,化疗指数较高,阿霉素一直是最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之一,临床上广泛用于白血病、淋巴瘤、固体癌等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疗效显著。阿霉素结构相似的蒽环类药物,还包括有柔红霉素、阿克拉霉素、表柔比星、吡柔比星、伊达比星和米托蒽醌等等,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阿霉素可治疗众多实体瘤及白血病,但其临床应用受到了心脏毒性的限制,心肌毒性反应呈累积性、剂量依赖性,可进一步发展成不可逆性心肌损伤,最终导致充血性心力装竭。阿霉素心脏毒性的机制主要与自由基、炎症反应、细胞调亡和线粒体损伤等有关。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分为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其中慢性心力衰竭是当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其病理机制复杂,目前已对其有较深入的研究,血流动力学障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细胞因子系统的激活,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细胞外基质变化及胚胎基因再表达等机制均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已发现了多种阿霉素结构类似物。如临床得到广泛使用的吡柔比星和表阿霉素心脏毒性均低于阿霉素。而阿霉素通过剂型改变,如制成脂质体阿霉素,也可有效降低毒性。但是,这些药物价格较高,且并不能完全克服心脏毒性的问题,临床使用剂量仍然受到限制。
FDA批准了右雷佐生(dexrazoxane)作为化学保护剂能有效地预防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如阿霉素等诱发的心脏毒性,且不影响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活性。它通过在细胞内水解成螯合剂,与铁离子结合,干扰Fe3+—蒽环类药螯合物的形成,进而降低了氧自由基产生。此外,右雷佐生也抑制了这类螯合物对心脂质的过氧化,因而对心脏具有独特的保护作用。该药现已在北美和欧洲国家上市,主要用于晚期乳腺癌患者。该品作为唯一上市的对蒽环类抗肿瘤化学药品心脏毒性有预防作用的保护剂,已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研究发现该类药物可能会引起严重的骨髓抑制,而且可能影响阿霉素对某些恶性肿瘤的活性,因此,美国临床肿瘤、化疗和放疗专家协会对右雷佐生的临床使用作了相应的限制;其次,右雷佐生等药物价格昂贵,而且只能以乳酸溶液溶解后缓慢静推,其使用受到很大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甘草素在医药方面的新用途。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蒽环类抗生素心脏毒性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甘草素在制备防治或降低蒽环类抗生素心脏毒性药物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所指的甘草素为:7,4'-二羟基二氢黄酮,包括其各种立体或光学异构体,其结构如式I所示:
蒽环类抗生素是一类来源于波赛链霉菌青灰变种(Streptomyces peucetiusvar.caesius)的化疗药物,它广泛地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肿瘤,如急性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胃癌、软组织肉瘤和卵巢癌等。本发明所指的蒽环类抗生素包括但不限于阿霉素、柔红霉素、阿克拉霉素、表柔比星、吡柔比星、伊达比星或米托蒽醌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南京海昌中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药科大学;南京海昌中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492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签章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市政环保管道清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