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铸造模具冷却装置和铸造模具冷却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48025.2 | 申请日: | 2019-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0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 发明(设计)人: | 曹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市黎明天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27/04 | 分类号: | B22D27/04 |
| 代理公司: | 合肥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20 | 代理人: | 徐文恭 |
| 地址: | 24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铸造 模具 冷却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铸造模具冷却装置和铸造模具冷却方法,涉及模具加工领域,装置:包括工作台、冷却循环组件和辅助冷却组件,所述折叠气囊粘接在气体加压罐内腔的顶部,所述活塞板固定连接在折叠气囊的底部,所述风机安装在冷却室的内腔,所述循环管的连通在气体加压罐的下端,所述水泵连通在循环管的一端,所述换热箱固定连接在工作台内腔的底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准备工序;加压工序;泵送工序;模具冷却工序,本发明利用循环管内的制冷与模具进行换热冷却,以及通过风机将制冷剂散发的冷气输送至模具的上方,在冷却罩内同步进行散热,而且有利于金属液中气体定位排出,并有效地防止风冷的温度过高,提高了铸造模具的冷却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铸造模具冷却装置和铸造模具冷却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铸造产品一般采用砂型铸造或金属型铸造,在铸造过程中铸件一般是自然冷却成型,而铸件的冷却速度比较慢,易形成粗大的树枝晶;由于慢的冷却速度,比重较重的相会下沉,形成比重偏析;在铸件的凝固过程中,由于体积收缩在铸件内部出现缩口等铸造缺陷;这些铸造缺陷都会影响材料的性能,甚至会导致铸造的报废,要想解决以上问题,其中对铸造模具的冷却是提高铸造冷却速度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但是,现有的模具冷却装置都是通过单一换热的方式,其冷却效果较为缓慢,而且其冷却效果难以持续,难以避免铸造缺陷,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铸造模具冷却装置和铸造模具冷却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铸造模具冷却装置和铸造模具冷却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铸造模具冷却装置,包括工作台、冷却循环组件和辅助冷却组件,所述冷却循环组件包括气体加压罐、气泵、折叠气囊、活塞板、水泵、循环管、换热箱、风机和冷却室,所述气体加压罐固定连接在工作台的顶部,且下端延伸至工作台的内腔,所述折叠气囊粘接在气体加压罐内腔的顶部,所述活塞板固定连接在折叠气囊的底部,所述气泵安装在工作台的顶部,且气泵的输出端与折叠气囊连通,所述工作台的顶部设有放置槽,所述冷却室固定连接在工作台内腔的顶部,且位于放置槽的正下方,所述风机安装在冷却室的内腔,所述循环管的连通在气体加压罐的下端,且延伸至冷却室的内腔,所述水泵连通在循环管的一端,所述循环管的另一端设有螺旋部,所述换热箱固定连接在工作台内腔的底部,且螺旋部位于换热箱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辅助冷却组件包括冷却罩、伸缩杆、安装板、连接杆和连接软管,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伸缩杆固定连接在顶板上,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在伸缩杆的输出端,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板的底部,所述冷却罩固定连接在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连接软管的一端连通在冷却罩的顶部,另一端与冷却室的一侧连通。
优选的,所述放置槽内腔的底部设有通槽,且通槽的尺寸和循环管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循环管靠近放置槽的一段呈S型,所述风机位于循环管的正下方,且风机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冷却罩远离连接软管的一侧开设有散热孔,所述连接软管靠近冷却罩的一端设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末端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放置槽设有多组,多组所述放置槽均匀分布在放置槽的内腔。
优选的,一种铸造模具冷却方法,使用了上述铸造模具冷却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S1准备工序:将模具放置在放置槽内,并通过伸缩杆,使得冷却罩罩设在模具的外侧;
S2加压工序:在该加压工序中,通过气泵向折叠气囊内输送气体,使得活塞板下移,对气体加压罐内的制冷剂进行加压,从而使所述制冷剂达到设定的压力;
S3泵送工序:将加压后的制冷剂泵送入循环管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市黎明天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市黎明天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480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侧部绑线式全绝缘相色预绞丝
- 下一篇:一种铜、金、银、钯协同回收利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