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协同的多级孔空气净化膜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47342.2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0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仲兆祥;胡敏;殷铃惠;周慧娴;邢卫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D04H1/728 | 分类号: | D04H1/728;D01D5/00;B01D53/86;B01D53/44;B01D46/54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冯慧 |
地址: | 2118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协同 多级 空气净化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协同的多级孔空气净化膜的制备方法,空气净化膜为孔道内负载2D层状结构MnO2的聚苯乙烯多级孔纳米纤维膜,属于分离膜制备技术领域。基于正丁醇在高锰酸钾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机理,合成具有高催化活性的层状水钠锰矿型MnO2;再利用静电纺丝技术一步将获得的MnO2填充到单根聚苯乙烯纳米纤维的介孔孔道中,制备具有多级孔结构的孔道内负载MnO2的聚苯乙烯多级孔纳米纤维膜。本发明工艺简单适用且成本低廉,利用多级孔结构的大比表面积、高孔隙率、高气体渗透性以及层状MnO2丰富的表面活性氧种类和高催化活性,实现室内空气中PM2.5和甲醛气体的一体化高效治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净化膜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空气净化用负载层状二氧化锰(MnO2)的聚苯乙烯多级孔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在室内如办公室、学校、商场、公共交通设施等停留超过90%的时间,因此,室内空气质量(IAQ)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室内空气污染成分复杂多样,不仅含有易于穿透肺部的PM2.5,还存在易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如甲醛气体。尽管通风系统和中央空调已被安装一些现代商业建筑中,用于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然而,这种新风系统的成本很高,普通住宅难以承受。在中国,70%的新建住宅小区和翻新住宅的居民仍然受到甲醛浓度超标的困扰。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室内空气质量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具有特殊二维层状结构的水钠锰矿型MnO2因其具有最多的活性氧种类且成本较低,在室温下对甲醛的氧化活性最高而被广泛应用于室内空气净化。现有报道的二维层状水钠锰矿型MnO2的合成方法大都是共沉淀法,即将高锰酸钾水溶液和硫酸锰水溶液混合置于水热反应釜中,在200 °C以上的温度下水热反应24 h后,再在300 °C下煅烧制得(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7, 5(12): 5719-5725)。然而,共沉淀法需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反应条件需严格把控,且能耗较高。本发明利用氧化还原法,在常温常压下即可制备层状MnO2,反应条件较温和,且能耗也较低。
关于将负载层状MnO2膜材料用于协同空气净化的研究报道目前还较少,其中Dai等人将层状MnO2通过喷雾的方式负载在聚乙烯/聚丙烯复合非织造布上,用于空气中超细粉尘颗粒的去除和甲醛的催化(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8, 6(30):14856-14866)。然而,由于聚乙烯/聚丙烯复合非织造布的纤维直径属于微米级,对空气中超细颗粒的捕捉作用较低,PM过滤效率仅有71.73,且室温下对甲醛只达到约40%的去除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空气净化用负载层状二氧化锰(MnO2)的聚苯乙烯多级孔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该膜材料具有高效的超细粉尘颗粒(PM2.5)捕捉能力,同时能协同催化去除室内空气中的易挥发性化学污染物(HCHO)。
本发明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将层状MnO2纳米颗粒直接填充到聚苯乙烯(PS)多孔纳米纤维上的介孔孔道中,制备了一种具有多级孔结构的MnO2/PS纳米纤维膜用于室内PM2.5和HCHO气体的有效去除。其中,介孔结构提供了气体渗透通道,使HCHO气体容易与MnO2接触并被氧化转化;同时,层状MnO2增大了纳米纤维膜的比表面积,增强了其PM捕获性能。此外,纳米纤维交织的大孔隙增大了膜的气体渗透性,降低了PM2.5去除过程中的阻力,在较低成本条件下,实现室内复杂空气污染物的高效协同净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473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