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iC外延速率切换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247193.X | 申请日: | 2019-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92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 发明(设计)人: | 李赟;李忠辉;赵志飞;王翼;周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L21/02 | 分类号: | H01L21/02;H01L21/67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孙昱 |
| 地址: | 21001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ic 外延 速率 切换 方法 | ||
1.一种SiC外延速率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偏向11-20方向4°或者8°的硅面碳化硅衬底,将衬底置于SiC外延设备反应室内的石墨基座上;
步骤二,采用氩气对反应室气体进行置换,向反应室通入氢气,逐渐加大氢气流量至60-120L/min,选用氢气或者氩气作为气浮气体推动石墨基座旋转,设置反应室压力为80-200 mbar,将反应室逐渐升温至生长温度,达到生长温度后维持反应室温度5-15分钟,对衬底进行纯氢气刻蚀;
步骤三,向反应室通入硅源和碳源,控制硅源和氢气的流量比Si/H2小于0.03%,控制进气端碳硅比C/Si≤0.9,并通入n型掺杂源或p型掺杂源,生长高掺缓冲层;
步骤四,提高硅源流量,控制硅源流量增量不高于步骤三中的硅源流量数值,控制进气端0.7≤C/Si≤1.2,并调整n型掺杂源或者p型掺杂源的流量,生长厚度0.05-0.2μm,掺杂浓度和步骤三中生长的高掺缓冲层掺杂浓度相同的外延层;
步骤五:重复步骤四,直至硅源流量、碳源流量改变至生长外延结构中缓冲层所需的设定值;
步骤六:改变掺杂源流量至生长外延结构中外延层所需的设定值,完成外延层的生长;
步骤七:在完成外延结构生长之后,关闭生长源和掺杂源,在氢气气氛中将反应室温度降温至室温,反应室温度达到室温后将氢气排外后,通过氩气对反应室内的气体进行置换,最终用氩气将反应室压力充气至大气压后,开腔取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iC外延速率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将反应室逐渐升温至生长温度为1600-17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iC外延速率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硅源包括硅烷或三氯硅烷;如果选用硅烷作为主要硅源,为避免硅团簇出现会配合氯化氢一起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iC外延速率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碳源包括甲烷、乙烯、乙炔或丙烷中的任意一种。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iC外延速率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高掺缓冲层的厚度为0.5-5μm,掺杂浓度为1-5E18 cm-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iC外延速率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n型掺杂源包括氮气、氨气或磷烷中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iC外延速率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p型掺杂源包括三甲基铝或硼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iC外延速率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通过调整碳源流量,控制进气端C/Si比数值在0.7-1.2的范围内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4719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