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滨海盐碱地藜麦秋播春移的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46807.2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55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魏立兴;王智华;娄金华;侯红燕;李丽霞;徐德芳;王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22/20 | 分类号: | A01G22/2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陈广富 |
地址: | 25709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滨海 盐碱地 麦秋 播春移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滨海盐碱地藜麦秋播春移的栽培方法,包括七个步骤:(1)秋季露地育苗;(2)春季育苗床管理;(3)大田整地施肥;(4)藜麦苗移栽;(5)人工中耕除草;(6)水肥管理;(7)适时收获。本发明采用秋季播种,其播种量仅为常规春季播种的一半,且不需要覆盖地膜,有效地降低了种植成本;农事操作简单可行,去掉了间苗环节,省时省力;出苗整齐,春季移栽成活率达到100%,为大面积均衡增产奠定良好基础;采用秋播春移的方法,使藜麦生育期提前30天,一方面保证了藜麦的充分成熟,另一方面扩大了引种范围,有利于实现早、中、晚熟品种的合理搭配;栽培方法有序配套,实现藜麦的高产、优质和颗粒归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滨海盐碱地藜麦秋播春移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藜麦(
藜麦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耐盐碱等特性,适宜生长的温度是20℃左右,喜冷凉不耐高温。盐碱地种植藜麦不仅能实现盐碱地改良与利用相结合的目的,同时也是盐碱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新途径。但由于我国对藜麦的研究起步较晚,对藜麦的栽培技术还不够完善,在盐碱地试种藜麦的案例更是缺乏。
藜麦生长期为90-220天,种植要求当地无霜期在100天以上,降水量300mm以上,最高温度不高于32o。目前,滨海盐碱地一般播期为5月中旬到月底,播种量大;尽管播种后覆膜,但仍出苗不均匀,出苗率和成活率较低,缺苗断垅现象明显,出苗后必须进行间苗和补苗,种植过程繁琐,成本较高。由于藜麦春播,生育期受到限制,品种选择范围较小,且难以正常成熟。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播种量小、无需覆膜、无需间苗、成活率高、品种选择范围大的滨海盐碱地藜麦秋播春移的栽培方法。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
(1)秋季露地育苗:秋季前茬作物收获后,深翻土地,选取其中肥力较好的地块整理成育苗床,均匀撒施氮磷钾含量各占15%的三元复合肥30kg/亩,10月底或11月初播种,播种量为200克/亩;
(2)春季育苗床管理:4月初藜麦开始出苗,注意幼苗保护,根据出苗多少及长势情况适当追施少量有机肥或不施肥;
(3)大田整地施肥:在移栽前一周将氮磷钾含量各占15%的三元复合肥均匀撒施入大田,用量为35-40kg/亩,旋耕深度15-20cm,同时清理残茬,以免影响移栽及藜麦生长;
(4)藜麦苗移栽:5月初藜麦苗株高为8-10cm时,选取下午进行移栽,移栽规格为行距60cm,株距25-30cm,移栽完成后及时浇水,次日再浇水1-2次,提高移栽成活率;
(5)人工中耕除草:在藜麦的生长过程中,当株高达到80-100cm 时,进行第1次人工中耕除草,促进藜麦生长,以后根据藜麦和杂草生长情况,进行第2次人工中耕除草;
(6)水肥管理:藜麦的灌溉和追肥工作需要考虑土壤水肥状况和当地气候条件,并且结合藜麦实际的生长情况,在藜麦生育后期,叶面喷洒磷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以促进开花结实和子粒灌浆;藜麦以旱作为主,如发生严重干旱,应及时浇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未经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468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