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骨折牵引复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44941.9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34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7 |
发明(设计)人: | 陈聚伍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聚伍 |
主分类号: | A61B17/66 | 分类号: | A61B17/66 |
代理公司: | 郑州明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62 | 代理人: | 王明朗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骨折 牵引 复位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折牵引复位装置,包括主动调节机构和被动调节机构,两调节机构的调节端分别固定安装克氏针一和克氏针二,克氏针一和克氏针二分别固定在骨折部位的远端和近端,通过主动调节机构和/或被动调节机构分别对克氏针一和克氏针二调节使骨折部位远端和近端匹配对接,移动和角度调节使骨折远端和近端的骨缝位置对应,进而实现推进复位对接和固定。本发明调节方式简单易学,精准度非常高,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和对接不准确性,简单培训后适合各层次医生操作使用,也为骨折定位规范化操作提供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骨折定位固定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精准地进行多步骤复合调节和固定的骨折部位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股骨干骨折和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手术治疗是其首选治疗方法,在进行髓内钉固定和接骨板固定之前,首先需要对骨折部位的两端进行复位对接和固定。牵引是复位股骨骨折、恢复下肢长度的重要手段。目前,各医院用于下肢骨折病人复位的牵引器主要包括牵引绳和滑轮,牵引绳的一端连接骨折处的支架,另一端绕过滑轮后悬挂砝码,并通过人工增加砝码的数量或更换砝码的重量来控制牵引力。由于病人躺在病床会动弹,使得牵引力发生变化,一旦牵引力发生变化,就应调节砝码的重量。对于现有的人工控制方法来说,频繁更换砝码极为不便,不仅给医院护士人员的工作增加负担,而且对骨折病人的复位带来麻烦。另一方面,由于牵引绳的一端连接骨折部位远端,且需要牵引力度较大,导致骨折远端被牵引的方向只能沿牵引绳方向,而骨折后骨折远端和近端通常存在交错和扭转情况,现有技术中通过牵引骨折远端的方式属于刚性牵引,不易对骨折进行旋转和摆动,从而无法达到最佳的复位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骨折定位固定装置多角度调节灵活性差或无法实现任意角度和位置调节移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适合任意骨折情况进行多步骤复合调节的复位装置,达到快速和精准对接骨折部位,对骨折部位具有较高约束性,以利于对骨折部位后续手术顺利进行。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骨折牵引复位装置,包括主动调节机构和被动调节机构,两调节机构的调节端分别固定安装克氏针一和克氏针二,克氏针一和克氏针二分别固定在骨折部位的远端和近端,通过主动调节机构和/或被动调节机构分别对克氏针一和克氏针二调节使骨折部位远端和近端匹配对接。所述的主动调节机构为牵引组件A,该牵引组件A包括三维调节机构一,该三维调节机构一的底部被固定,该三维调节机构一的控制末端固定所述克氏针一;被动调节机构为牵引组件A,或牵引组件B,或牵引组件C,或牵引组件D。所述的牵引组件B包括立杆,立杆上端横向连接有平杆,平杆末端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该末端角度调节机构的调节部件固定所述克氏针二。所述的牵引组件C包括立杆,立杆上端横向连接有平杆,平杆末端有一段防转插杆,还设置有条状的克氏针座,该条状克氏针座含有横向插孔能够匹配插装在防转插杆上,该条状克氏针座上分别有一系列竖向针孔用于套固相应克氏针二。所述的牵引组件D包括三维调节机构二,该三维调节机构二的底部被固定,该三维调节机构二的控制末端固定有立杆,立杆上端横向连接有平杆,平杆末端有一段防转插杆,还设置有条状的克氏针座,该条状克氏针座含有横向插孔能够匹配插装在防转插杆上,该条状克氏针座上分别有一系列竖向针孔用于套固相应克氏针二。
另外,还可以在牵引组件A的末端设置有末端角度调节机构。
其中,所述的角度调节机构是在相应杆件末端设置有旋转克氏针座,旋转克氏针座包括固定在相应杆件末端的旋转体、旋转盖和滑动旋转杆,旋转体和旋转盖相互扣合固定,在旋转体和旋转盖之间沿轴向垂直有让位卡孔并匹配安装有滑动旋转杆,在旋转盖设置有对滑动旋转杆锁定的转动锁丝或卡箍,滑动旋转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竖向的装配孔并匹配安装有克氏针,通过克氏针锁丝或卡箍对克氏针锁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聚伍,未经陈聚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449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