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液透析低血压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44283.3 | 申请日: | 2019-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4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 发明(设计)人: | 邵德荣;佟艳;孔娟;覃建阳;滕玲;马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牡丹江医学院 |
| 主分类号: | A61K31/4025 | 分类号: | A61K31/4025;A61K31/137;A61K31/165;A61P9/02;A61P7/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孙瑞峰 |
| 地址: | 157011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预防 治疗 血液 透析 低血压 药物 组合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液透析低血压的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1,1’‑羰基双{O2‑[(3R)‑吡咯烷‑3‑基]·1‑(N‑叔丁基‑N‑甲基氨基)二氮烯‑1‑鎓‑1,2‑二醇化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该药物组合物可以用于制备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液透析低血压的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液透析低血压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血液透析(HD)是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方式。血液透析是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进入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在此血液与透析液(含与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通过弥散、吸附、超滤和对流原理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酸碱和电解质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的整个过程。
血液透析技术固然能够明显提高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其生存期,但它并非能够完全替代肾脏的功能,既无法完全清除体内的废物、毒素和纠正体内代谢紊乱,也不能替代肾脏的内分泌功能。随着透析时间延长,各种不利因素的叠加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而血液透析低血压就是血液透析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血液透析低血压又称透析中低血压(IDH),是指在血液透析中,收缩压下降≥20mmHg,或平均动脉压下降≥10mmHg,并可伴有临床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无力、胸闷、出汗、头晕、腹痛、肌肉痉挛等的并发症。老年人以及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是血液透析低血压的高发人群。
目前临床上针对血液透析低血压主要通过改变透析方法、限制透析间期水和盐的摄入量、适当延长每次透析时间等手段加以预防和干预,但这些手段往往会造成血液透析质量的下降,降低血液透析的适应性及提高血液透析的成本。
鉴于血液透析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预期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液透析低血压的药物组合物能够用于改善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顺应性,提高其生活质量,而这已经成为肾病科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液透析低血压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发明人意外地发现,1,1’-羰基双{O2-[(3R)-吡咯烷-3-基]·1-(N-叔丁基-N-甲基氨基)二氮烯-1-鎓-1,2-二醇化物}(其在下文中可互换地称为“本发明的化合物”)能够有效地降低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减少透析过程中收缩压降低值,因此可以预期其在预防和治疗血液透析低血压中是有用的。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液透析低血压的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1,1’-羰基双{O2-[(3R)-吡咯烷-3-基]·1-(N-叔丁基-N-甲基氨基)二氮烯-1-鎓-1,2-二醇化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本发明所使用的1,1’-羰基双{O2-[(3R)-吡咯烷-3-基]·1-(N-叔丁基-N-甲基氨基)二氮烯-1-鎓-1,2-二醇化物}具有以下结构式:
该化合物的结构式和合成方法先前描述于专利文献WO2012/058203A1(参见实施例118)中。专利文献WO2012/058203A1一般地涉及可用作抗高血压药的新的二醇二氮烯鎓类杂环衍生物。该专利文献的实验部分利用犬遥测术流程评估了该发明的若干实施例化合物(包括实施例118)的降血压效力,并发现“在1-6小时的时间段上,它们使血压降低至少5mm Hg”。但是,本发明意外地发现该1,1’-羰基双{O2-[(3R)-吡咯烷-3-基]·1-(N-叔丁基-N-甲基氨基)二氮烯-1-鎓-1,2-二醇化物}不但具有降血压效力,反而在血液透析低血压的背景下具有改善血液透析低血压的效力,即具有双相调节血压的作用,这构成了本发明的预料不到的发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牡丹江医学院,未经牡丹江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442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