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计及用户差异性与建筑热惯性的热电协同调度系统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43588.2 | 申请日: | 2019-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96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 发明(设计)人: | 王彩霞;袁伟;李琼慧;邵宝珠;雷雪姣;时智勇;苏蠡;叶小宁;李梓仟;王勇;黄碧斌;谢国辉;胡静;冯凯辉;李娜娜;洪博文;闫湖;陈宁;佟永吉;周桂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沈阳电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28 | 分类号: | H02J3/28;H02J3/32;H02J3/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李斌 |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户 差异性 建筑 惯性 热电 协同 调度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用户差异性与建筑热惯性的热电协同调度系统及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电力电缆网连接的热电联产机组和光伏发电机组;与热电联产机组连接的用户耗热单元;用于源端储热的储能装置;分别用于控制管理热电联产机组、光伏发电机组的第一远程集中控制器和第二远程集中控制器;用于控制管理用户耗热单元的第三远程集中控制器。本发明将用户负荷差异性考虑至调度系统,根据不用条件的用户进行不同调度控制,提高了系统控制精度,充分考虑建筑热惯性挖掘用户负荷差异性及所能提供的潜在电力调节能力,提高热电联产的灵活性,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降低供热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计及用户差异性与建筑热惯性的热电协同调度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一次能源日益枯竭,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我国风电的装机容量和并网规模逐年增大,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弃风现象。有相关研究表明,我国三北地区多风期与供暖高峰期相重合,热电厂在供暖期因供暖而导致系统调峰能力急剧下降是导致弃风的一个主要原因。
传统的“以热定电”运行模式限制了热电联产机组的电出力调节范围,使系统的调峰能力下降,进而降低了系统对风电资源的接纳能力,造成大量弃风;同时,现有调峰系统忽略基于建筑热惯性触发,不同用户负荷差异性所能提供的潜在电力调节能力,进而提高热电联产的灵活性及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的问题。
有鉴于此,亟需提供一种计及用户差异性与建筑热惯性的热电协同调度方法和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计及用户差异性与建筑热惯性的热电协同调度系统,包括:
通过电力电缆网连接的热电联产机组和光伏发电机组;
通过集中热网与热电联产机组连接的用户耗热单元;
用于源端储热的储能装置;
用户耗热单元包括串接的散热器遥控开关,热水式采暖散热器,及用于检测热水式采暖散热器的热水消耗量的热水消耗计量表;
分别用于控制管理热电联产机组、光伏发电机组的第一远程集中控制器和第二远程集中控制器;
用于控制管理用户耗热单元的第三远程集中控制器;
第一远程集中控制器、第二远程集中控制器、第三远程集中控制器、移动终端均与综合调度控制装置无线通信连接;
第一远程集中控制器采集热电联产机组的热电产能信息与储能装置的进出热量并传给综合调度控制装置;第二远程集中控制器采集光伏发电机组的发电信息并传递给综合调度控制装置;第三远程集中控制器采集各用户非采暖用电量、热水消耗计量表检测的热水流入量,用户位置、数量,各用户室内、外温度,并将以上信息分别传送给综合调度控制装置;
综合调度控制装置接收终端用户的位置、数量、室内、外温度、遥控开关状态等信息,通过通信电缆与计算机服务系统连接传输,计算机服务系统根据用户建筑的热传递系数及接收的信息进行计算,确定调度控制信号分别传送给第一远程集中控制器与第三远程集中控制器;第一远程集中控制器根据调度控制信号控制热电联产机组的发电量和供热量及储能装置的热量蓄放;第三远程集中控制器根据调度控制信号分别驱动散热器遥控开关。
在上述系统中,所述综合调度控制装置通过无线通信实时定位移动终端位置状态,采集用户是否在室内的状态;
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设定分别人在室内时目标温度与人不在室内时的温度阀值,用户可接受的室内温度波动值。
在上述系统中,所述计算机服务系统对用户室内温度变化计算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沈阳电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沈阳电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435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屏蔽栅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冰箱风道模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