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的发用电一体化调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42410.6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00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侯慧;徐焘;吴细秀;李显强;唐爱红;刘鹏;陈洋洋;王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3/28;H02J3/38;H02J3/32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罗飞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风光 联合 发电 系统 用电 一体化 调度 方法 | ||
1.一种基于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的发用电一体化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根据发电收益,建立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模型,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模型包括第一目标函数和对应的约束条件;
步骤S2:根据向系统卖电的收益与并网成本的差值,建立电网侧模型,电网侧模型包括第二目标函数和对应的约束条件;
步骤S3:根据调度前后用户用电费用的变化情况,建立用户侧模型,用户侧模型包括第三目标函数和对应的约束条件;
步骤S4:根据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模型、电网侧模型和用户侧模型,以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收益、电网侧收益和用户侧收益为优化目标,构建发用电一体化调度模型;
步骤S5:在准备调度时,收集当前的负荷信息、光伏发电情况和风力发电情况,并根据光伏发电情况和风力发电情况计算风光发电量;
步骤S6:根据风光发电量与负荷之间的关系、电网电价是否高于阈值,确定申报电价的负荷类型,并由对应类型的负荷进行电价申报;
步骤S7:根据电价申报信息,以第一目标函数、第二目标函数和第三目标函数为优化目标,利用发用电一体化调度模型进行调度,得到调度结果,其中,调度结果包括用户类型以及用户数量;
其中,步骤S1具体包括:
步骤S1.1:根据发电收益最优构建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的第一目标函数F1:
其中,表示t时刻参与调度的第i类用户负荷,i=1表示可转移负荷,i=2表示可中断负荷,i=3表示电动汽车负荷;p(t)表示未参与调度的用户负荷;pb(t)为t时刻并网电量;pm(t)表示t时刻向电网购买的电量;表示t时刻参与调度的第i类用户的申报电价;cb(t)表示t时刻并网电价;cm(t)表示t时刻购电电价;cb表示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的单位时间运行成本;Δt表示运行时长;
步骤S1.2:确定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的约束条件,约束条件包括:
剩余电量在设定范围内:
SOCmin≤SOC(t)≤SOCmax
其中,SOC(t)为t时刻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SOCmin、SOCmax分别为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的上下限;
风光发电利用率大于或等于额定风光发电利用率:
其中,R为风光发电利用率;E(t)为t时刻风光提供给负荷的电量;PL*(t)为t时刻调度后的负荷;Rr为额定风光发电利用率;
步骤S2具体包括:
步骤S2.1:根据发电收益最优构建电网侧的第二目标函数F2:
其中,pm(t)表示t时刻向电网购买的电量,cm(t)表示t时刻购电电价,pb(t)为t时刻并网电量,cb(t)表示t时刻并网电价;
步骤S2.2:确定电网侧的约束条件,约束条件包括:负荷方差小于或等于额定负荷方差:
μ≤μa
其中,μ为负荷方差,μa为额定负荷方差,Pa为调度后的平均负荷;
步骤S3具体包括:
步骤S3.1:根据用户收益最优构建用户侧的第三目标函数F3:
其中,PL(t)为t时刻调度前的负荷,cb(t)表示t时刻并网电价,表示t时刻参与调度的第i类用户负荷,i=1表示可转移负荷,i=2表示可中断负荷,i=3表示电动汽车负荷;p(t)表示未参与调度的用户负荷;表示t时刻参与调度的第i类用户的申报电价;cb(t)表示t时刻并网电价;
步骤S3.2:确定用户侧的约束条件,约束条件包括:
可转移负荷上下限:
可转移负荷可转移时间的上下限:
一定时间周期内可转移负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可中断负荷的上下限:
可中断负荷可中断时间的上下限:
电动汽车荷电状态的上下限:
SOCEVmin≤SOCEV(t)≤SOCEVmax
以及用户电费支出满意度:
s≤sr
其中,表示t时刻参与调度的第i类用户负荷,i=1表示可转移负荷,i=2表示可中断负荷,i=3表示电动汽车负荷;p(t)表示未参与调度的用户负荷;表示t时刻参与调度的第i类用户的申报电价;cb(t)表示t时刻并网电价,PL(t)为t时刻调度前的负荷;Ptrb(t)、Ptrl(t)分别为t时刻转移前后总的可转移负荷;分别为总的可转移负荷上下限;分别为可转移负荷可转移时间范围的上下限;Pin(t)为t时刻总的可中断负荷;分别为总的可中断负荷上下限,分别为可中断负荷可中断时间范围的上下限;SOCEVmin、SOCEVmax分别为电动汽车荷电状态的上下限,SOCEV(t)为t时刻电动汽车的荷电状态;s为用户电费支出满意度;sr为额定满意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4241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户画像信息提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环保型充气膨化食品包装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