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橘小实蝇的防治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42228.0 | 申请日: | 2019-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9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 发明(设计)人: | 刘虹伶;刘旭;陈庆东;陈松;刘月悦;李超;蒲德强;易春燕;陈倩颖;胡伟;张翠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N65/40 | 分类号: | A01N65/40;A01N65/36;A01N65/28;A01N65/08;A01N63/32;A01N63/20;A01N63/10;A01N61/00;A01N37/46;A01P19/00;A01M1/14;A01G1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张雪 |
| 地址: | 610066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橘小实蝇 防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橘小实蝇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配置成引诱剂和诱捕胶粘剂、利用虚拟波长为530‑550纳米的黄绿板设计一个水果形状的诱捕器;将在诱捕器表面涂覆诱捕胶粘剂,将引诱剂通过孔洞投入诱捕器内;将装有引诱剂的诱捕器悬挂在果树上进行诱捕作业;加强果园内的栽培管理;本发明方法通过利用引诱剂和诱捕胶粘剂中的植物诱捕成分对橘小实蝇进行诱捕,植物成分的番石榴果实挥发物、香蕉果泥等应用于防治橘小实蝇,不仅能减少橘小实蝇的危害,还能提高水果的产量和质量,并且够减轻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利用虚拟波长为530‑550纳米的黄绿板设计一个水果形状的诱捕器,可以从视觉角度对橘小实蝇产生引诱,能提高引诱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病虫害防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橘小实蝇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是一种热带、亚热带区的重要害虫,属双翅目、实蝇科、寡毛实蝇亚科,俗称果蛆,又名金苍蝇、东方果实蝇。橘小实蝇最早在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发现,我国属外来入侵物种,据记载,1911年在中国台湾地区首次发现,1937年大陆对该虫有记载。目前,该虫已成为我国危害性极强的果蔬害虫之一,陆续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贵州、湖南、四川等地发生,危害猖獗,种群不断向北扩散,该虫食性杂,寄主范围广,能危害柑橘、石榴、芒果、桃、黄瓜、番茄、南瓜、茄子、丝瓜、辣椒等46科250多种蔬菜瓜果,主要以幼虫在果实取食为害,导致果实未熟先黄脱落,严重影响果实产量和质量;
由于橘小实蝇卵、幼虫及蛹极具隐蔽性,各地发生代数不一,世代分化、重叠,虫龄分化明显,给防治带来了较大难度。目前针该虫的防治手段极为匮乏,大量化学农药的使用不仅不能有效杀灭橘小实蝇本身,而且会给果园生态系统及水果生产本身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橘小实蝇的防治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橘小实蝇的防治方法,通过配置引诱剂和诱捕胶粘剂,能够利用引诱剂和诱捕胶粘剂中的植物诱捕成分对橘小实蝇进行诱捕,植物成分的番石榴果实挥发物、香蕉果泥、罗香粗提取液等应用于防治橘小实蝇,不仅能减少橘小实蝇的危害,还能提高水果的产量和质量,并且够减轻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利用虚拟波长为530-550纳米的黄绿板作为诱捕器材料,然后设计一个水果形状的诱捕器,可以从视觉角度对橘小实蝇产生引诱,配合合理的栽培管理,能够增强利用诱捕器和引诱剂对橘小实蝇进行防治的综合效果。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橘小实蝇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质量比成份为:15-20份酪蛋白、10-12份明胶、2-5份面包酵母、25-30份番石榴果实挥发物、8-10份香蕉果泥、1-3份月罗香粗提取液、0.5-0.8份引诱细菌、0.2-0.5份橘子精油、0.2-0.4份芒果精油和70-90份糖醋液配置成引诱剂;
步骤二:将质量比成份为:10-12份环氧树脂、1-2份固化剂、0.5-0.8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0.1-0.4份番石榴提取物、0.03-0.06份橘子精油和0.05-0.08份芒果精油配置成诱捕胶粘剂;
步骤三:设计诱捕器,利用虚拟波长为530-550纳米的黄绿板作为诱捕器材料,然后设计一个水果形状的诱捕器,控制诱捕器容量为1000-1200毫升,然后在诱捕器上开设孔洞并在诱捕器上设置挂钩;
步骤四:将在诱捕器表面涂覆诱捕胶粘剂,将引诱剂通过孔洞投入诱捕器内;
步骤五:在果园内果树果实的幼果期将装有引诱剂的诱捕器悬挂在果树上进行诱捕作业,控制为相邻诱捕器之间间距为15-20米,诱捕器内的引诱剂30天更换一次;
步骤六:加强果园内的栽培管理,清理掉多余腐果、腐叶,在果实生长期按需进行相应的套袋防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422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