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隐藏型对开铰链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42058.6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29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鸿;张信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10 | 分类号: | F16C11/10;G06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吴怀权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隐藏 对开 铰链 | ||
本发明隐藏型对开铰链是在一弧形座体的两个侧面之间设有第一、第二弧形导引部,一第一转动件的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一支撑板,第一转动件的第一弧形块弧形摆动限位于第一弧形导引部内;一第二转动件的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二支撑板,第二转动件的第二弧形块弧形摆动限位于第二弧形导引部内;第一、第二扭力杆的一端分别夹持第一、第二转动件的一侧,第一、第二扭力杆的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一、第二轨道;而一齿轮组具有反向转动的第一齿件及第二齿件,第一、第二齿件的第一、第二轴杆可以分别与第一、第二扭力杆相对移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铰链,尤指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的隐藏型对开铰链。
背景技术
一般电子装置中,在传统折叠式装置方面,例如笔记型电脑的显示器和底座,主要是通过单心轴铰链分别接连显示器侧边与底座以形成枢设,借以使显示器能相对于底座翻转掀起或闭合。近年,即有折叠式装置是以至少两机体取代传统的显示器和底座,再搭配一可挠性显示器使用,其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申请第CN 201810371007.2号的“隐藏式对开铰链”发明专利 (下称前发明专利1)所示,其中有一实施例主要是包括一第一支撑件、一对开式转轴、一第二支撑件、一多轴式转轴以及一第三支撑件,供搭配一可挠性显示器使用,借以在整体折叠呈S字状或是Z字状之后,让对开式转轴所连接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能够通过“单一虚拟旋转中心”而闭合,并在对开式转轴的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以容纳可挠性显示器的弯曲状区域部位。
之后再如后续改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申请第CN109488681A号的“隐藏式对开铰链”(下称前发明专利2),则是增加了“盖板搭配摆动件”结构,借以在整体弯折及展平的过程中,能够产生类似跷跷板的自由摆动作用,在整体弯折时,能让出一容置空间以容纳挠性显示器的弯曲状中间部位,而在整体展平时,则能对挠性显示器的展平状中间部位形成稳定的支撑。
但是,不管是上述前发明专利1的“单一虚拟旋转中心”或是上述前发明专利2所采用的“无轴翘翘板”结构,均在折叠式装置的两机体相互闭合后,让其内部的可挠性显示器的弯曲部位能够形成小曲率,使整体薄型化,但是现今各家显示器业的技术发展存在差异,并非所有的可挠性显示器的弯曲部位皆都会形成小曲率,亦或是形成小曲率时会呈现出相异的弯曲形态,因此,对于那些弯曲形态相异的可挠性显示器,就需要有对应合适的转轴模组来搭配实施,而非完全采用上述前发明专利1和2的结构设计,以减少可挠性显示器受损的问题产生。有鉴于此,为了提供一种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并保有上述薄型化的优点,发明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发明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隐藏型对开铰链,能简化前发明专利的“转轴模组”动作。
为达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设的隐藏型对开铰链包括一弧形座体、一第一转动件、一第二转动件、一第一扭力杆、一第二扭力杆以及一齿轮组。其中,弧形座体具有反向的两个侧面,两个侧面之间具有间隔并列的第一弧形导引部及第二弧形导引部;第一转动件包括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一弧形块,第一连接部与一第一支撑板连接,第一弧形块以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第一弧形导引部内;第二转动件包括一第二连接部及一第二弧形块,第二连接部与一第二支撑板连接,第二弧形块以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第二弧形导引部内;第一扭力杆的一端夹持第一转动件的一侧,供相互摩擦以形成扭力,第一扭力杆的另一端设有一第一轨道;第二扭力杆的一端夹持第二转动件的一侧,供相互摩擦以形成扭力,第二扭力杆的另一端设有一第二轨道;而齿轮组具有反向转动的第一齿件及第二齿件,第一齿件具有第一轴杆,第一轴杆具有第一导引部,供限位第一轨道并与第一扭力杆相对移动;第二齿件具有第二轴杆,第二轴杆具有第二导引部,供限位第二轨道并与第二扭力杆相对移动。
实施时,弧形座体包括一弧形底座、一第一弧面块及一第二弧面块,第一弧面块及第二弧面块间隔并列并分别与弧形底座连接,第一弧面块具有一第一本体及至少一第一限位部,第一本体及至少一第一限位部之间形成第一弧形导引部;第二弧面块具有一第二本体及至少一第二限位部,第二本体及该至少一第二限位部之间形成第二弧形导引部,供以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该第二弧形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420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