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等级雷电防护电路及设计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38087.5 | 申请日: | 2019-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9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 发明(设计)人: | 田立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2H9/06 | 分类号: | H02H9/06;H02H9/04 |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金凤 |
| 地址: | 471099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等级 雷电 防护 电路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等级雷电防护电路及设计方法,包括为电源防护单元、ARINC429防护单元及离散量防护单元,电源防护单元包括2路28V电源信号,ARINC429防护单元包括3路ARINC429通讯信号,离散量防护单元包括8路5V地/开信号;本发明的高等级防雷防护电路通过TVS管达到防雷效果,TVS管具有响应速度最快,结电容非常低,封装比较小的优势,整个高等级防雷防护电路达到了4级防雷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民用机载航电设备的雷电防护领域,尤其是一种雷电防护电路。
背景技术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是由云中的电荷形成的。当飞机处于云团的电荷中心附近时飞机会遭到雷击。统计表明,一架固定航线的飞机,平均每年要遭到一次雷击。一架军用飞机,在其全寿命周期内,平均要遭到两次雷击。飞机遭受雷击后,所造成的损失与雷电的强度、雷击的部位以及飞机的雷电防护措施等因素有关,有时所造成的危害是灾难性的。雷电的影响可在机载电子设备的电源线、信号线上感应或注入过电压、过电流,由于其瞬变时间极短,产生的感应脉冲可干扰数据信号的正确传输,甚至影响半导体元器件的性能、寿命或直接烧毁,所以具有很强的破坏性。雷电危害可干扰数据通信,甚至影响电子设备的性能、寿命或直接损毁,机载电子设备由于在空中执行任务的时间长、所处的地理位置高等特点,导致机载电子设备遭受雷电危害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雷电防护设计已经成为机载电子设备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雷电对飞机安全的危害表现在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个方面。雷电间接效应是指在雷电持续作用期间,雷电电磁场在飞机内部形成的瞬态雷电内部环境。它通过机体开口的电磁耦合和结构电压,在机体内部感应生成电压和电流,可能对机载电子/电气设备造成干扰和(或)损坏,甚至对航空安全带来不利影响。间接雷电防护的主要措施是通过在防雷电路将能量浪涌导入机壳地,同时将线路上的电压箝制在安全范围内,从而起到保护电子设备的作用。瞬态电压抑制器简称TVS管,当它的两极受到反向瞬态高能量冲击时,它能以纳秒级的速度,将两级间的高阻抗变为低阻抗,吸收高达数千瓦的浪涌功率,使两极间的电压箝位于一个预定的值,有效保护电子电路中的精密元器件免受各种浪涌脉冲的破坏。TVS管具有响应速度快,漏电流小,击穿电压偏差小等特点,是电子设备过电压保护的首选器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等级雷电防护电路及设计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等级雷电防护电路,包括为电源防护单元、ARINC429防护单元及离散量防护单元,电源防护单元包括2路28V电源信号,ARINC429防护单元包括3路ARINC429通讯信号,离散量防护单元包括8路5V地/开信号;
所述电源防护单元包括电源防雷电路及防雷滤波器,28V电源正极28V_HPS和28V电源地28V_GND分别通过两个气体放电管G3和G4接地,用于高电压高电流泄放,28V电源正极28V_HPS和28V电源地28V_GND之间连接1个共模电感L3,对电源进行共模滤波;然后28V电源正极28V_HPS和28V电源地28V_GND之间并联1个陶瓷电容C1进行滤波;最后接四个TVS管,为瞬态雷电信号提供泄放路径,四个TVS管分为两组,每组两个TVS管进行串联,串联后的两个TVS管并联在28V电源正极28V_HPS和28V电源地28V_GND之间。
所述ARINC429通讯防护电路中正端信号TX+与负端信号TX-之间并联1个TVS管相连,保证信号TX+与信号TX-之间电气特性正常工作;然后正端信号TX+和负端信号TX-分别通过TVS管与地相连,为瞬态雷电信号提供泄放路径;接着信号TX+与信号TX-之间串联2个电容用于滤波,信号TX+与信号TX-的后端分别串联1个限流电阻,对通过的雷电高电流信号进行限流;通过限流电阻后的信号TX+与信号TX-之间接1个共模电感实现共模滤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80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通道神经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种角度调节的激光切割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