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心式散热风扇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235150.X | 申请日: | 2019-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09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 发明(设计)人: | 陈宗廷;廖文能;谢铮玟;林光华;陈伟今;王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F04D29/66;G06F1/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罗英;臧建明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 散热 风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心式散热风扇,包括壳体以及叶轮。壳体具有至少一入风口与至少一出风口。叶轮配置于壳体内且沿一轴旋转。入风口位于该轴的轴向而对应叶轮。出风口位于相对于该轴的径向。入风口沿叶轮的旋转方向区分为压缩段与释放段,其中压缩段相对于该轴具有均等的第一径向尺寸。释放段相对于该轴具有扩张的第二径向尺寸,且第二径向尺寸大于第一径向尺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扇,尤其涉及一种离心式散热风扇。
背景技术
由于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的设计趋势逐渐朝向轻薄化,因此在内部空间极为有限的情形下,其内安装的散热风扇也随着被要求需以薄型化作为目标,进而造成在空间受限的情况下,散热风扇的气流并无法顺利地进出散热风扇,而影响其散热效率。
以离心式散热风扇为例,其流道需以类蜗型的渐扩设计方能让工作流体进出风扇时产生足够的压力差变化,以通过所述压力差变化使工作流体从轴向进入风扇,而从径向被排出风扇。然而此举却容易在流道渐扩处因工作流体产生高速的转向(由轴向转为径向),而产生噪音。
因此,如何改变现有离心式散热风扇的相关结构,以利于降低所述噪音问题,实为相关技术人员所需思考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心式散热风扇,其通过在入风口形成的不同尺寸的压缩段与释放段,而据以改善工作流体的路径,以降低所产生的噪音。
本发明的离心式散热风扇,包括壳体以及叶轮。壳体具有至少一入风口与至少一出风口。叶轮配置于壳体内且沿一轴旋转。入风口位于该轴的轴向而对应叶轮。出风口位于相对于该轴的径向。入风口沿叶轮的旋转方向区分为压缩段与释放段,其中压缩段相对于该轴具有均等的第一径向尺寸。释放段相对于该轴具有扩张的第二径向尺寸,且第二径向尺寸大于第一径向尺寸。
基于上述,离心式散热风扇通过在入风口形成的不同尺寸的压缩段与释放段,其中压缩段是相对于叶轮的旋转轴而具有均等的第一径向尺寸,释放段是相对于叶轮的旋转轴而具有扩张的第二径向尺寸,且第二径向尺寸大于第一径向尺寸,进而让工作流体从释放段进入壳体时,不需经过叶轮的叶片区而直接被壳体内的气流直接推向出风口,因此能有效降低工作流体的路径转折程度,而据以降低产生的噪音。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离心式散热风扇的立体图;
图1B是图1A的离心式散热风扇的爆炸图;
图1C是图1A的离心式散热风扇的俯视图;
图2是离心式散热风扇在壳体内的流场示意图;
图3与图4分别是本发明不同实施例的离心式散热风扇的俯视图;
图5A是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离心式散热风扇的立体图;
图5B是图5A的离心式散热风扇的爆炸图;
图5C是图5A的离心式散热风扇的俯视图;
图6A与图6B是离心式散热风扇的声音品质量测对照图;
图7与图8分别是本发明不同实施例的离心式散热风扇的俯视图;
图9是离心式散热风扇在壳体内的流场示意图;
图10至图12分别是本发明不同实施例的离心式散热风扇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离心式散热风扇
110、210:壳体
111、112、211、212: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51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